1、白點病
病原體:小瓜蟲,蟲體橢圓,柔軟可塑,形態(tài)多變。本病是由多子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引起的,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較常見的寄生蟲性魚病。
癥狀和病變:當(dāng)小瓜蟲幼蟲侵入魚體皮膚和鰓部時,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的粘液,使魚體組織增生形成一個個白色狀膿胞,起初體表呈白翳狀,似膚霉又不象膚霉,數(shù)日后,小瓜蟲幼蟲在魚體表形成胞囊時,白點癥狀才明顯。病魚的體表、鰓部和魚鰭上出現(xiàn)許多點狀胞囊,體表粘液明顯增多。肉眼觀察時就是一層密麻麻的白點。小瓜蟲則藏在膿胞里逐漸發(fā)育為成蟲?;疾〕跗冢伥?、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散布,此時病魚雖仍照常覓食,但常聚集在缸壁一角互相擠擦或身體磨擦硬物。幾天后白點布滿全身,癥狀開始明顯,魚體感覺不適,病魚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且常呈呆滯狀浮在水面。病程一般5--10天,如果不及時治療,白點病將迅速傳播開來,使魚群集體患病。后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水溫15—20℃最適于白點蟲繁殖。
防治:
(1)根據(jù)小瓜蟲不耐高溫的特點,提高水溫至28度,(小瓜蟲在水溫25度以上不易繁殖,28度開始死亡),予以防治。數(shù)天后小瓜蟲胞囊就會逐漸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恒定,病魚基本功就會痊愈。如再輔以藥物治療,治愈率可達90%以上。
(2)在溶水量50千克的水族箱中放入黃豆粒大小的呋喃西林粉,稀釋后潑灑于水中,藥浴病魚。
(3)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取出晾干(古時稱尿磚),放入病魚的缸中,數(shù)日后就能見效。
(4)選用0.2-0.3克硝酸亞汞,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鐘,注意由于硝酸亞汞有劇毒和腐蝕性,藥液應(yīng)放在塑料盆中,不要用金屬容器。
(5)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鐘,連續(xù)用藥2-3次。
(6)紅藥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guān)鍵在于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鐘,每天1-2次。
(7) 投入適量甲基藍藥水,每10加侖水 4—8cc,無底砂配合過濾系統(tǒng)之容器,藥量宜減為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8)將患病的魚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中,藥浴3—5天,亦可治愈。
白點病成蟲殺除難,但仔蟲殺除容易,故維持水中有效藥劑約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撲滅。
2、黑點病
病魚頭部可見長形的淺黃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時,呈黑色,即搖尾幼蟲與后囊幼蟲,它們亦侵襲魚體眼睛、肌肉、血管、鰓、內(nèi)臟器官,若于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fā)現(xiàn)不透明的斑塊,則有可能受到感染此病不具傳染性,但是會傷害肌肉組織及使眼睛受到或失明,嚴重時可致死,目前并無藥可愈,僅可用消毒過的針,或鑷子將蟲挑除
3、膚霉病
又名水霉或白毛病,是常見的一種水霉菌病。常見的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tài)細長,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數(shù)不分枝。菌絲一端像根狀,著生于魚的皮膚和皮膚組織內(nèi),其余大部分突出體表。菌絲長達3㎝,呈灰白色,柔軟,像棉花絮纖維狀?;寄w霉病的原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或寄生蟲破壞皮膚,導(dǎo)致病原菌侵入傷口。
癥狀和病變:霉菌從魚體傷口侵入后,吸取皮膚組織細胞內(nèi)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并迅速地向體外生長。病初肉眼不易辨別出特殊癥狀,當(dāng)肉眼已能看出癥狀時,菌絲已向內(nèi)深入肌肉,向外生長成棉毛狀菌絲,故稱為“生毛”。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組織壞死。同時魚食欲減退,游動失常,最后死亡。患病初期,個體傷口四周紅腫,皮膚粘液增多,患病后期,傷口處形成一叢絮毛狀菌絲。在魚卵孵化過程中也常發(fā)生膚霉病。感染了霉菌的魚卵,菌絲侵入卵膜,在卵膜外面著生菌絲,逐漸覆蓋其它魚卵,嚴重時發(fā)霉的魚卵會將霉菌傳播給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過程中死亡,大大降低孵化率。此外,感染霉菌的程度還與其光照時間的長短有關(guān),較長時間的陰雨連綿、室內(nèi)燈光或日光的不足,都有利于霉菌的大量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魚體,皮膚表面布滿白翳一層,尤其是黑色、紅色魚最為明顯,失去應(yīng)有的體表光澤,隨后活動遲鈍,常駐呈呆滯狀浮在水面。若不及時治療,魚體上的霉菌迅速蔓延,菌絲深入體內(nèi),死亡率較高。
防治:
(1)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shù)日后可見菌絲脫落,不久即恢復(fù)原有的色澤。用0.02ppm濃度孔雀石綠溶液潑灑魚缸中,對防治魚卵發(fā)霉有一定療效。
(2)食鹽和小蘇打各250克混合溶解于100*55*45CM的水族箱中,堅持數(shù)次,效果顯著。因熱帶魚對食鹽的敏感性極強,無論哪種病用鹽水浸洗或潑灑后,數(shù)日后癥狀都會減輕。
(3)用0.3ppm濃度甲醛溶液進行潑灑,可抑制霉菌的孳生。對膚霉病也有一定療效。
(4)在100*55*45CM的水族箱頂端安裝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shù)小時,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菌的孳生。
泡次甲基藍藥水,或?qū)⒒疾〉聂~放在百分之一的食鹽水、盤尼西林水溶液中,亦具效果。
---------------------
學(xué)習(xí)了,謝謝
---------------------
不是說55種嗎?
---------------------
好東西,謝謝
---------------------
哪里抄襲的,
---------------------
回復(fù) 5# gzdckjyxgs 不是抄襲,我也沒說是我的原作啊,就是分享一下,用的著的就頂個,用不著就算了。
鰻龍 于 2009-12-17 23:23 補充以下內(nèi)容
回復(fù) 3# liuminjia 還有就是沒發(fā)完,謝謝關(guān)注
水產(chǎn)養(yǎng)殖技術(shù)是中國養(yǎng)殖致富網(wǎng)旗下頻道,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摘編或建立映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zé)任。水產(chǎn)養(yǎng)殖技術(shù)編輯部電話010-57434498。更多養(yǎng)魚技術(shù)請查看【養(yǎng)魚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