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一般發(fā)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環(huán)境,在早春、晚冬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各種養(yǎng)殖魚類從魚卵到成魚均容易被感染。密養(yǎng)越冬池中的魚類、春季清瘦水體的魚類或處于饑餓狀態(tài)下的魚類最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魚種時,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引起水霉病的暴發(fā)。
防治水霉病以消毒為主。可以選擇一些較溫和的消毒劑給水體消毒,投放一些沉水性的顆粒底改劑,再使用些殺水霉菌的藥物。具體方法是:魚類入池操作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入池前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種8~10分鐘。避免在水溫15℃以下的條件下處理養(yǎng)殖魚類,以免魚體凍傷或擦傷。若發(fā)現(xiàn)魚類已感染水霉病,可把食鹽和小蘇打按照3∶1的比例混合,以1毫克/升的濃度全池潑灑;情況較嚴重的適當增加用量。受傷親魚可用4%磺酒涂抹患部;魚卵可用4%福爾馬林浸洗2~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