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種培育可分為前期(約10天~15天,自孵出至全長4毫米~6毫米)和后期(全長5毫米~30毫米)2個階段。
1.前期培育培育池以容積10立方米~20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為宜。仔魚對光線要求較弱,通常光照控制在500勒克斯~1000勒克斯。放苗密度為1.5萬尾/立方米~3萬尾/立方米。靜水、微充氣培育,定期添加小球藻,使水體中濃度達到10萬個細胞/毫升。仔魚開口后,投喂強化輪蟲,密度為10個/毫升~20個/毫升。日換水2次~3次,換水量為總水體的1/3~1/2,每天吸污1次。培育10天~15天后,仔魚全長達4毫米~6毫米,此時齒已長成,個體大小也產(chǎn)生差異,開始出現(xiàn)相互殘食現(xiàn)象,應(yīng)及時進行分選、疏養(yǎng)。
2.后期培育培育池為容積20立方米~60立方米的室內(nèi)或室外水泥池,也可為室外士池(詳見土池育苗)。后期仔魚對光的適應(yīng)能力稍強,光照可控制在1萬勒克斯~3萬勒克斯。放苗密度以1500尾/立方米~2500尾/立方米為宜。繼續(xù)投喂輪蟲,并增設(shè)鹵蟲無節(jié)幼體和橈足類,投喂密度為0.3個/毫升~1個/毫升,投喂量隨魚體增長而增加;稚魚全長達1.0厘米以上時,全部投喂鹵蟲和橈足類,餌料密度為1個/毫升,同時開始投魚肉糜,初始日投喂2次,逐漸增加至每天5次~6次;至魚苗全長1.5厘米時,改為全部投喂魚肉糜。日換水2次,換水量為50%~100%;投喂魚肉糜后,加大換水量或采用流水方式,日換水量200%~400%。后期培育期間,視魚苗存活和大小差異情況,可再進行一次分選、疏養(yǎng),確保魚苗健康、快速生長。全長2.5厘米~3.0厘米時,便達到商品魚種規(gu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