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桑實用技術要點
桑樹生長生育的環(huán)境 (1)溫度:桑樹需要在一定的適溫范圍才能正常生長。氣溫在5℃以上時桑根開始進行呼吸。氣溫在12℃以上時在水份充足的情況下,則冬芽萌發(fā),枝、葉在25℃—30℃隨溫度的增加而加速生長。 (2)光照:桑樹是喜陽的植物,要有充足的陽光才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才能正常生長。 (3)水分:桑樹全株含水量占60%,水分不足會妨礙桑根和新銷的生長,葉片凋萎下垂,嚴重時枯黃脫落;水分過多,土壤通透性差,缺氧,葉質差,桑樹生長不好,過長時間的水淹也會使桑樹死亡,水分過多的桑葉養(yǎng)蠶不好。 桑樹是深根性植物,耐旱不耐澇,所以選擇桑園時地下水位宜低于地面3市尺以下,因桑樹的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地表以下20—30公分的上層。 (4)空氣:空氣也是桑樹生理活動不可缺少的要素,桑樹晚間需要吸入氧氣,日間要吸入CO2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yǎng)物質。 (5)桑樹生長需要各種營養(yǎng)元素,這里主要指N、P、K。 N:是桑葉合成蛋白質的主要成份。 P:能促進細胞的分裂,根莖的生長、葉綠素的形成,增強樹體的抗逆性。 K:有助營養(yǎng)物質的轉運,充實根莖,促進成熟。 除以上主要素外,還需要鈣、鎂、硫、硼、鋅、鐵、銅、錳等微量元素。 (6)土壤:土壤是桑樹生長的基礎,它的生長與土層的結構、PH值、水分、養(yǎng)份有著密切的關系,桑樹的適應性較強,可在PH值4.5—9的范圍,即在偏酸、偏堿性土質中生長,砂土、紅壤土都能種,但在中性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
繁植桑苗:桑樹的繁植有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植等方法,這里主要講種籽繁植。 1、苗地的選擇和整理 育苗地應選擇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地勢平坦靠近水源且無青枯病危害的沙質壤土。播種前要翻整土地,畝施腐熟有機肥40—80擔作基肥。苗床高4—5寸,寬4尺,工作行一尺,龜背形防積水。 2、播種時期和方法 (1)時期:我省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前后(即3月下旬—4月上旬),以早播為好,最遲不要超過四月底,因遲遭雨水沖刷,高溫會把嫩苗曬死。秋播在秋分前后(即9月下旬),這亦宜抓早,但不宜過早,秋播溫度高,干旱要加強肥水管理。 (2)方法。 撒播:每畝用桑種2市斤左右 條播:每畝用桑種1.2—1.4市斤,溝深寬為1厘米×1厘米,溝距17—20公分。 為使種籽撒得均勻,可混4—5倍細沙或細土,撒后薄散一層草木灰,再蓋草節(jié),噴水,出兩葉后揭草,也可利用遮陽網。
種桑 1、桑苗的準備,自繁桑苗較好在冬季桑樹休眠期,如果是買苗,要買沒有病害(特別青枯?。┑拿纾灰獋椭?,盡量多苗根,苗不要吹風、日曬、堆積發(fā)熱。 2、種植時期 一年四季都可種,習慣以冬春種為多,也有夏秋后種植的,冬植多在小寒—大寒期間(陽歷一月上旬)。 3、種植密度 一般雜交桑一畝5000—7000株,有單行和寬窄行植,單行植有利于除草、中耕施肥,行向較好東西走向,有利于光照。單行種的規(guī)格:行距1.8-2尺,株距0.3-0.4尺。
桑園施肥 桑樹是多年生深根性作物,必須深溝厚施基肥,畝施土雜肥100-200擔,磷肥50-100擔,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透氣性,滿足桑樹生長所需的水份和養(yǎng)份。 施肥的時期: (1)冬施基肥:結合犁冬曬白的12月上中旬開始開溝施入有機肥。 (2)重施春芽肥:春期桑樹發(fā)芽長到2-3寸時及時施速效性肥料,畝施硫酸銨50-70斤,或人畜糞碳酸氫銨或尿素20-30斤。 (3)夏施追肥,氣溫高,雨水多,桑樹生長快。(4)秋補施肥:施肥總的要求是造桑造肥,防止過量偏施N肥。要N.P.K配合施用,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兩者配合施用。施肥后要經15天才能摘葉養(yǎng)蠶,不然所吸收的肥料未轉化而對蠶有害。
桑樹的主要病蟲害 廣東桑園的主要病蟲害有: (1)病害:桑里白粉病、桑赤銹病、紫紋羽病、桑枝枯性菌核病,這些均為真菌性病害;桑青枯病、桑疫病,均為細菌性病害。還有根線蟲病等病害。 為了防止青枯病的發(fā)生,在有此病的地區(qū),要選用抗青枯病的品種,如抗青10號、抗青1號(抗青一代雜交種),購買桑苗也不要買有青枯病流行地區(qū)的苗木。 (2)蟲害:有桑癭蚊(為害桑芽),側多食跗線螨(茶黃蜘蛛)(為害頂芽、嫩葉)、桑粉虱(為害桑葉,并引發(fā)煤煙?。?、桑薊馬(為害桑葉)、桑螟(為害桑葉)、桑天牛(為害樹干)。
二、養(yǎng)蠶實用技術要點
養(yǎng)蠶的環(huán)境和飼料的要求: 1、溫度:蠶沒有固定的體溫,受外界溫度的支配,并靠體內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能和水份的蒸發(fā)來調節(jié)。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蠶的生理活動和生長發(fā)育。蠶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的溫度為20-28℃,過高、過低都會造成生理障礙導致發(fā)育不良和病死蠶的發(fā)生,稚蠶對高溫的抵抗力較強,壯蠶對高溫的抵抗力弱。所以要隨蠶齡期的變化,調節(jié)其溫度。 一般飼養(yǎng)二化性品種的溫度要求為:1-2齡,26-28℃。3齡,25-27℃。4-5齡,23-25℃ (2)濕度:對濕度的要求是:1-2齡,80-85%。3齡,75-80%。4-5齡,70-75%。 (3)空氣(氣流):注意空氣的新鮮和通風,有一定的氣流。 (4)光線:光線對孵化有影響。小蠶有趨光性,大蠶有背光性,有光線情況下蠶兒食量增加,齡期延長,全蠶量、產量增加。小蠶明中飼養(yǎng),鉆沙蠶減少,對保存蠶頭有利,在上簇時如果光線均勻,會減少雙宮蠶,提高上繭率。 (5)飼料 一齡喂淺綠色葉(從上往下第4片葉)二齡喂?jié)饩G色葉(從上往下5-6片葉) 三齡喂三眼葉、盲選葉(從上往下7-8片葉) 四-五齡除嫩葉、坭葉、黃葉、蟲害葉以外的葉都可用。 為了提高春季養(yǎng)蠶,增加頭造的飼養(yǎng)量,用春季頭造氣溫低,所以在冬季桑樹剪枝型式上,可多留大樹尾桑,作為小蠶用桑。
養(yǎng)蠶技術 1、催青和收蟻 (1)催青:所謂催青就是把出庫的蠶種保護在合理的環(huán)境條件下,使其順利地發(fā)育,直到預定日期孵化的保護過程,春期一般10—11天,秋期9—10天,便可收蟻。如果是即時浸酸種則會提前一天出蠶。 催青的方法和技術要求。(略) 領取蠶種要特點注意安全,防曬、防熱、防接觸有害氣體。 (2)收蟻:蠶種收蟻當天早上感光,待蟻蠶孵出后,于上午8—9時收蟻,收蟻動作要輕,勿傷害蟻蠶。
收蟻的方法:A、散卵收蟻有網收法和棉紙收蟻法; B、平附種收蟻有桑引法、打落法和倒伏桑引法。收蟻后,按規(guī)定面積定座,一張蠶種孵化較齊時,初次定座面積為0.1m2。
2、飼養(yǎng)技術: (1)養(yǎng)好小蠶:要求有專用小蠶室。 (2)養(yǎng)好大蠶(壯蠶):二十字方針“小蠶尼龍育,大蠶地坑育,徹底消防毒,飽食防熱”。 (3)在養(yǎng)蠶過程中,要具體做好以下的技術處理: ①擴座勻座,做好眠起處理,及時分批,適時飼食。 ②調桑大小要適中,給桑要均勻,做到看蠶給桑,做好補給桑工作。 ③及時除沙,保證蠶座清潔干燥,大蠶做好通風排濕,加強蠶體蠶座消毒。 ④做好桑葉的采、運、賒,做到適齡適熱和桑葉的保鮮工作。 ⑤消毒防病工作不能放松,要貫徹到養(yǎng)蠶的全過程,做到蠶前徹底消,蠶中繼續(xù)消,蠶后立即消,為了防止病從口入,做到洗手給桑,換鞋入室。 ⑥適時上簇,防止過生和過密,上簇密度要適當,花簇600—700頭塑料折簇300頭左右。 ⑦做好簇中保護和采蠶工作。 上簇后一般2—3天吐絲結束,再經二天左右蛻皮化蛹,蠶上簇要排出自身體至50%的水份,所以上簇室溫度相當大,要做好通風換氣和排濕工作,上簇結蠶的地方要求做到三干燥(即簇室、簇具、環(huán)境)。 適時采蠶,過早傷蛹或毛腳,過遲有化蛾、出蛆的危險,一般可剖蠶調查,發(fā)現(xiàn)已化蛹,蛹皮變黃時為適時。 采蠶過程中把簿皮、爛蠶、內、外染等蠶分開,以便售蠶。 采下的蠶不可堆積發(fā)熱,以防降低蠶質。
蠶病防治 蠶病的種類多,按其傳染規(guī)律分有傳染性和非傳染性蠶病兩大類。 (1)傳染性蠶?。何⒘W硬。ㄔN?。?、細菌性(胃腸病、敗血病、中毒?。?、病毒性(膿病、膿核病、病毒性軟化?。?、 真菌?。ò?、曲霉、綠、芡、褐、灰等僵?。?近年農村出現(xiàn)病毒性病,如膿病較多,表現(xiàn)出的癥狀有空頭、高節(jié)、肥公、干白肚,這些都為中腸型和體腔型膿病,多數(shù)在五齡中后期感染發(fā)病,有些上簇不能結繭,有些不能化蛹,給生產帶來很大損失。 (2)非傳染性蠶?。杭纳x?。ǘ嗷韵壡?、壁虱?。?、中毒(農藥、有毒氣體)、剌傷(桑毛蟲、刺蛾)、創(chuàng)傷、生理上引致發(fā)病。 廣東蠶區(qū)以多化性蠅蛆病發(fā)生為多。 (二)蠶病的綜合防治 蠶病種類較多,防治方法各異,在目前蠶病一旦發(fā)生,治愈的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對蠶病還是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 (1)徹底消毒,消滅病原,切斷傳染途徑。 環(huán)境、死蠶、爛蠶、蠶沙等的處理,養(yǎng)蠶用具環(huán)境的消毒等,還蠶體蠶座的消毒,桑因病蟲害的防除要加強,貫徹防病措施。 (2)加強管理,增強蠶的體質,提高蠶的抗病力。 (3)及時確診病別,查明原因,控制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