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蜿蜒運動。這是蛇類共有的一種運動方式。其主要依靠肋肌有節(jié)律的收縮,使肋骨前后移動,借助于腹鱗與地面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將身體推向前進。同時,在肌肉的作用下,使椎骨交替左右彎曲,并施壓于地面,而呈現(xiàn)一連串水平波狀向前推進。蜿蜒運動有利于蛇在崎嶇小路或荒野草叢中行動。
(2)直線運動。如軀體較大的蟒蛇、蝰蛇、滑鼠蛇等,常采取此種運動方式。這類蛇的特點是腹鱗與其下方的組織之間比較疏松。由于肋骨與腹鱗間的肋皮肌有節(jié)奏地收縮,使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支持于地面,于是蛇體就不停地呈一直線向前運動。銀環(huán)蛇、眼鏡蛇及蝮蛇等軀體較小的蛇類,因腹鱗與其下方的組織之間較緊密則不能進行此類運動。

(3)伸縮運動。此種運動適于銀環(huán)蛇、蝮蛇等蛇類在光滑地面或狹窄空間、洞穴中采取的一種運動方式。即先將軀體的前半身豎起并盡力前伸,直至接觸到某物體作為支持物,身體后部隨之收縮向前,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使蛇不斷向前運動。 ‘
(4)彈跳運動。是某些粗短蛇種采取的運動方式,如鉛色水蛇將身體彎曲,然后以彈跳形式前進。
(5)側(cè)向運動。是蛇適應(yīng)沙地環(huán)境采取的一種運動方式。其前進的方向與蛇體的主軸略呈垂直,與蛇頭的方向一致,僅有兩部分蛇體與地面接觸,在沙地上留下一條條長度與蛇身相當(dāng),并且相互平行的“J”形痕跡。
除上述運動方式外,蛇類還可進行旋轉(zhuǎn)運動。旋轉(zhuǎn)是圍繞垂直軸或骨本身的縱軸的轉(zhuǎn)動。此種運動可使蛇頭向左右旋轉(zhuǎn)。
(編輯: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