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蛇類品種雖然種類繁多、資源豐富,遍布祖國的山山水水。著改革開放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蛇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表現(xiàn)在食用方面,被人們推為“山珍”之首,已成為宴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之一。蛇全身是寶,集食用、藥用、保健于一身。在我國以蛇入藥,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 000多年前的西漢《神農本草經》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品牌的古醫(yī)藥書籍中,就有較為詳盡的記載。人們在不斷研究用蛇治病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蛇肉不僅無毒,還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鮮美,早在《山海經》里就有了食蛇的記載。
談到蛇的食用,人們大都是利用蛇肉部分。蛇肉是指蛇去盡內臟、皮、頭、尾后剩余的軀體部分,主要由肌肉和骨骼組成。蛇肉味道鮮美、質地細滑可口,是人人皆知的一種名貴菜肴,國內食用已相當普遍。人們喜歡吃的蛇種類很多,目前已知有30多個品種,而且還在不斷地擴增,幾乎到了逢蛇必吃的地步。
蛇肉作為菜肴在我國至少已有2 000多年的歷史了,但吃蛇歷史最久、最風行、最會吃的,當推廣東省,最愛吃蛇的那就是廣州人。談到廣州人吃蛇,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他們的烹調技藝高超,烹調高手也比比皆是,銷售量占世界先進位。在廣州的街上,尋找蛇餐館就餐品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廣州市最大的一家百年蛇餐老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富裕了的人們吃蛇成風,尤其在秋冬季節(jié),誘人的蛇肉火鍋大有出盡風頭之勢。與此同時,國人愛吃蛇的習慣已經席卷全國各地,廣東人還專門在京、津、滬等大城市開了一家又一家的蛇餐館,每日吃的蛇還用專機由廣州運去。只要有廣東人開的酒店和餐館,肯定少不了蛇肴名菜,得以讓各地的“食蛇一族”大飽口福。此外,廣東人養(yǎng)的蛇,不僅供應本地及全國各地的連鎖店和下屬分店,還銷到香港、澳門及臺灣等地區(qū)。香港每年吃掉的蛇100萬余條,其中2/3由大陸供給。
(責任編輯:xiao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