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有水中“人參”之稱,是魚中佳品。近年來野生泥鰍資源減少,市場供不應求。因此,發(fā)展泥鰍的人工養(yǎng)殖前景廣闊。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網箱養(yǎng)殖泥鰍,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產量高,管理方便,易捕撈,網箱養(yǎng)殖泥鰍經濟效益顯著等優(yōu)點,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實用養(yǎng)殖技術。
1 材料
1.1池塘 15667m2池塘1口,水深1.5m,池塘淤泥厚15cm,長方形,東西向,池塘對角設進出水口。水源來自河水,水質清新,透明度度為30厘米,pH值7.5,溶氧量為605mg/L。
1.2網箱材料、規(guī)格與設置 網箱是用聚乙烯制成,絞絲網類型,網箱框架為竹竿搭制,直接固定于水中。養(yǎng)鰍網箱分為鰍種培育網箱和成鰍暫養(yǎng)網箱。鰍種培育網箱網目大小以苗種不能逃脫為準,箱體面積10~25m2。成鰍暫養(yǎng)網箱網目為0.5~1cm,箱體面積約50m2。箱體高度視養(yǎng)殖水體而定,一般使網箱上部高出水面40cm。泥鰍不喜強光,網箱宜設置在湖邊淺水處,箱底鋪15~25cm厚的泥土。
2 方法
2.1池塘清整
2012年4月2日,1米水深畝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漿后全池潑灑。
2.2網箱安放
4月15日將新制作的網箱放入20mg/L的高錳酸鉀水溶液中浸泡網箱20分鐘,然后放入池水中浸泡半個月左右,讓網衣表面附著一層藻類生物膜,使其變得柔軟光滑,同時去除新網衣中的有害物質,以避免泥鰍體表擦傷或患病。5月3日,開始安置網箱,網箱的上下8個角用竹蒿固定,網箱底部距池底25cm左右,網箱上沿高出水面50cm以上,網箱行距5m間距1m,以便投餌管理和水體交換。
2.3移植水花生、革命草或鳳眼蓮
5月10~15日從清潔的河中,撈水花生革命草或鳳眼蓮共約10噸(濕重),布置在網箱中,覆蓋面積達70%~80%。5月18日,每畝施尿素10千克化水潑灑,促使水花生、革命草及鳳眼蓮快速成長。
2.4選種與放養(yǎng)
網箱養(yǎng)鰍的苗種來源包括人工繁殖苗種和野生苗種。人工繁殖苗種養(yǎng)殖成活率高,增重快,但苗種成本高;野生苗種成本低,但養(yǎng)殖成活率相對低,增重慢。苗種投放前用1×10E-5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30s,或用3%~5%的食鹽水浸浴10~20秒,以殺滅體表病菌及體表寄生蟲,同時,剔除受傷體弱的苗種。鰍種培育網箱放養(yǎng)體長3~5cm的鰍苗30000尾/m2。當泥鰍體長增至10~15cm時,轉入成鰍暫養(yǎng)網箱,其放養(yǎng)量為1500~2500尾/m2。鰍種網箱和成鰍網箱的具體放養(yǎng)量應根據水體肥瘦、是否有流水、泥鰍規(guī)格及體質、飼養(yǎng)技術水平等條件而定。如水質肥爽、有微流水、泥鰍規(guī)格整齊、體質好以及飼養(yǎng)條件技術較好時,可適當增加飼養(yǎng)量。
2.5選食與投餌
泥鰍的食性很廣,除攝食天然餌料生物以外,還攝食人工配制的飼料。網箱養(yǎng)鰍以人工投餌為主,投喂的餌料包括米糠、豆餅、麥麩、魚粉、鮮活餌料以及配合餌料等。人工配合餌料用豆餅、菜餅、魚粉、蠶蛹粉和豬血粉等制成,其中動、植物性餌料比為6∶4。如水溫升至25℃以上時,配合餌料中的動物性餌料比例應提高到80%。投餌應遵循“四定”原則:定時,泥鰍在一晝夜中有明顯的攝食高峰,分別為6∶00~9∶00,16∶00~18∶00;定點,餌料實行定點投喂;可使泥鰍形成集中攝食的習慣,也便于人工觀察泥鰍攝食情況,及時調整餌料投喂量;定質,做到不喂變質腐爛的餌料,餌料保持新鮮并且組成相對穩(wěn)定;定量,每天的投喂量應根據泥鰍的生長狀況、水溫、水質等情況隨時調整,一般以1~2天內吃完為準。泥鰍攝食量受水溫的影響較大,在適宜生長的水溫范圍內,日投喂率為4%左右,一般以1小時內吃完的投喂量為最適宜。泥鰍在夜間攝食量較大,生長旺盛期白天也攝食,根據這個特點,投喂應以晚上為主。由于泥鰍具有貪食的特點,在養(yǎng)殖過程中應避免過量投喂。當水溫高于30℃或低于12℃時,泥鰍食欲減退,此時應少喂或停喂。
2.6日常管理
水質管理同常規(guī)魚養(yǎng)殖一樣,泥鰍苗放入網箱后1~3天內不喂食,從第5天,開始用50%蚯蚓、10%黃鱔全價料、40%花白鰱絞成魚糜,捏成團定點投喂訓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逐漸減少蚯蚓的比例,增加花白鰱、全價料的數量,達到20%蚯蚓、15%全價料、65%花白鰱。訓食成功后(攝食量達3%~4%),開始投飼藥餌,先用“魚蟲清”驅蟲藥物內服,連服3天,再服“敗毒顆粒”抗菌藥物,連服3天。每隔15天用生石灰20千克/畝,強氯精等水體消毒藥物交叉使用消毒。8月15日、9月10日各使用微生態(tài)制劑1次,凈化水質,調整微生態(tài)平衡。每天早晚巡視,檢查網箱有無破損、泥鰍活動是否正常。7月至8月高溫季節(jié),水花生覆蓋的水面占網箱面積的1/2時要清除網箱內過多的水花生,使其覆蓋網箱面積1/3左右。泥鰍抗病力較強,加之收購苗種時嚴格把關,基本不會發(fā)生病害,但在養(yǎng)殖過程中,仍要做好池塘防病、治病用藥等工作。11月20日網箱覆蓋曬干的雜草,保暖越冬。
3 結果
3.1產量
10月18日起捕并箱越冬,產量3500千克,凈增產1240千克,成活率80%以上。
3.2網箱養(yǎng)殖泥鰍效益分析
春節(jié)前后出售,泥鰍平均價格40元/千克,銷售收入160000元,減去鱔種、飼料等投入65000元,收入95000元,平均每口網箱凈增效益1020元,投入產出比1∶2∶5。
4 討論
(1)投苗時間應避開產卵高峰期,因在此期間泥鰍苗因捕撈、運輸、投入而受傷,影響成活率?;幢钡貐^(qū)一般選擇在6月底7月中旬放苗較為合適。
(2)飼料質量要根據泥鰍苗的食性,選擇可供長期投喂且成本低、增肉率高的飼料。如10%蚯蚓、40%鰱魚、人工合成的飼料可占投飼的50%。投飼量要足,不能時有時無,以有少量的殘食為好,投餌要定時,一般以傍晚前后為宜,在攝食旺盛的8~9月份,每日應投餌2次,上午8~9時、下午4~5時各一次。投餌要定位,將飼料捏成團置于水花生、革命草或鳳眼蓮上,一般每4㎡設1個投喂點,多點投喂,減緩爭食,使泥鰍生長均勻。
(3)選擇泥鰍喜食的開口飼料訓食。自然生活的黃鱔,主要攝食水生昆蟲、蚯蚓、蝦等鮮活動物性飼料,人工養(yǎng)殖泥鰍開始用蚯蚓、河蚌為主,逐漸加大人工配合料和鮮魚糜的比例,這樣訓食的時間短、見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攝食量。
(4)及時清除食臺殘餌,保持網箱內水質清新, 網箱規(guī)格應以2米×6米×1.5米為好,寬度太寬,不利于箱內水體交換,不利于投餌除殘。
(5)勤刷網衣,保持箱體內外水體流通。箱內水質活爽,利于浮游生物進入箱內。及時檢查網箱,有漏洞立即補好,以防泥鰍逃跑和有害生物進入網箱,同時,網箱要設箱蓋等防逃設施。
(6)保持箱底有泥土,以免泥鰍被網箱底壁擦傷,造成皮膚損傷感染而發(fā)病,及時防治病害,預防病害應在泥鰍入箱前用稀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浴消毒。另外,還可采用漂白粉掛袋法處理,方法是將漂白粉盛在紗布袋內,掛在網箱水域內,讓漂白粉慢慢溶解擴散,可采取多點少量的原則,在網箱內掛袋數天。
(7)注意防范其他生物對泥鰍的危害,如烏鱧、水蛇、水老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