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華峰
(黑龍江省北安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黑龍江北安164000))
摘要:奶犢牛哺乳期的飼養(yǎng)管理包括哺喂初乳、衛(wèi)生、飲水、運動、打耳號和檔案記錄、去角、剪除副乳頭等措施。斷奶后,犢牛要完成從依靠乳品和植物性飼料到完全依靠植物性飼料的轉(zhuǎn)變,科學的飼養(yǎng)和管理措施要根據(jù)斷奶期犢牛的生理特點進行。
1 哺乳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
1.1 哺喂初乳和補硒
犢牛在初生后的前6h內(nèi),要保證其初乳的攝入量為體重的8%左右Ⅲ。一般的飼喂原則是犢牛在出生后th內(nèi)喂2. 3~2. 5kg的初乳;初生后6~8h再次喂2.3—2.Skg的初乳,但要注意使用高質(zhì)量的初乳。生后當天要給犢牛補硒,肌肉注射o.1%亞硒酸鈉8~lOmL或亞硒酸鈉、維生素E合劑5—8mL,過15天再補注1次。
1.2 衛(wèi)生
由于犢牛到20日齡左右自身免疫系統(tǒng)才能承擔起抵抗外部疾病感染的能力,而在出生后3~4d母源抗體活性就迅速下降。在這一過渡期,犢牛最容易患病。因此,在常乳期的最初一段時間,一定要加強衛(wèi)生管理。要經(jīng)常清掃、消毒牛舍,勤換墊草,保證犢牛生活環(huán)境的清潔和干燥。犢牛舍每周消毒1次,犢牛舍要盡量保持寬敞,陽光充足,冬暖夏涼。犢牛用具、飼槽、草料以及犢牛自身都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
1.3飲水
充足的飲水對犢牛非常重要。瘤胃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乳和代乳品中的水由于直接進入皺胃而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如果在犢牛早期補飼而不提供充足的飲水,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從而影響飼料的利用。因此,每次喂后要給犢牛提供充足、新鮮、清潔、衛(wèi)生的飲水。除了天氣寒冷的季節(jié)外,較好全天提供飲水。天氣寒冷時,應(yīng)提供溫水,防止犢牛受涼發(fā)生腹瀉。
1.4運動
哺乳期是犢牛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適宜的運動對于增強犢牛體質(zhì)、提高抗病力、促進生長十分有益。犢牛出生后8~lOd,即可在運動場進行適當運動。最初每天不超過th,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步延長運動時間,直至自由運動。
1.5 打耳號和檔案記錄
犢牛10日齡前后可以打耳標,耳標一般為塑料或金屬材料制作而成的。打耳號前應(yīng)先用不褪色的記號筆或打號器在耳標上打上號碼,號碼一般按照標準規(guī)定編寫。寫上號碼的耳標用專用工具——耳標鉗牢固地固定在犢牛的耳朵上。每月稱重,記錄牛的體重,每天觀察牛的健康和采食狀況,做好詳實記錄。
1.6 去角
成年母牛帶角一是不利于管理,二是牛經(jīng)常用角爭斗,容易造成抵傷。因此,要給母犢去角。去角的較佳時間為出生后7~14d。此時去角對牛造成的應(yīng)激較小,不會造成犢牛的昏迷,對采食和以后的生長影響也較小。去角常用的方法有加熱法和藥物法兩種。加熱法去角:即采用高溫殺死角基細胞,使角失去繼續(xù)生長能力的方法。一般常用燒紅的烙鐵或加熱到480℃特制電去角器處理角基,使整個角基充分接觸烙鐵或去角器大約lOs。此法適于日齡稍大的牛。
藥物法去角:即采用藥物處理角基的方法。常用藥物為棒狀苛性鈉(氫氧化鈉)或苛性鉀(氫氧化鉀),一般化學藥品店都有銷售。具體方法是,先將牛角基部周圍的毛剪掉,均勻涂抹上凡士林;然后,手持一端用布或紙包裹的藥棒在角根周圍輕輕摩擦,直至出血為止,1~2周該處形成的結(jié)痂便會脫落,不再長角。
使用此方法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是防止藥物流人犢牛眼中而灼傷犢牛。涂抹凡士林時,一定要保證涂遍牛角四周。去角操作結(jié)束后,最初幾天將犢牛單獨飼養(yǎng),同時避免角周圍接觸到水。
二是防止灼傷操作員。藥棒的手持端一定要用布或紙包好,操作時注意手不要接觸藥品。
三是藥棒摩擦時,要保證處理到整個角基周圍。如果涂抹不全.角仍會長出。此法適于日齡較小的牛。
1.7 去副乳頭
很多牛除了正常的4個乳頭外,還有1~2個副乳頭。副乳頭不僅不能用于擠奶,而且它的存在不利于乳房清洗,容易導致乳房炎。因此,在犢牛階段應(yīng)剪除副乳頭。剪除副乳頭的較佳時間是2~6周齡,盡量避開夏季。剪除方法是:先清洗、消毒乳房周圍部位;然后,輕輕下拉副乳頭,用銳利的剪刀(較好用彎剪)沿著基部剪掉副乳頭,傷口用2%碘酒消毒或涂抹少許消炎藥,有蚊蠅的季節(jié)可涂抹少許驅(qū)蠅劑。剪副乳頭時一定不要剪錯,如果不能區(qū)分副乳頭,則可推遲至能夠辨認時再進行。
2. 斷奶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
2..1 斷奶期犢牛的特點
斷奶后,犢牛要完成從依靠乳品和植物性飼料到完全依靠植物性飼料的轉(zhuǎn)變,瘤網(wǎng)胃繼續(xù)快速發(fā)育,容積進一步增大,到6月齡時瘤網(wǎng)胃體積已經(jīng)占到總胃容量的75%,而成年瘤網(wǎng)胃容積僅占到總胃容積的85%。各種瘤胃微生物的活動也日趨活躍,消化、利用粗飼料的能力逐步完善。斷奶期犢牛的體重和體尺快速增長,必須加強培育,使其達到合理的體重,初步形成理想的泌乳牛體形。2.2 斷奶期犢牛的飼養(yǎng)
由于斷奶犢牛的特殊特點,精飼料要兼顧營養(yǎng)和瘤胃發(fā)育的需要。精飼料的營養(yǎng)濃度要高,養(yǎng)分要全面、均衡。喂量不能太高, 要保證日糧中中性洗滌纖維含量不低于30%。同時,適當增加優(yōu)質(zhì)牧草的喂量,以促進瘤、網(wǎng)胃的發(fā)育。4月齡以前,精粗比例一般為1:(1~1.5);4月齡以后,調(diào)整為1:(1.5~2)。精飼料參考配方:玉米50%~55%,豆餅(粕)30%~35%,麩皮5%~10%,飼用酵母3%~5%,磷酸氫鈣1%~2%,食鹽1%。
2..3 斷奶期犢牛的管理
斷奶后的母犢,如果原來是單圈飼養(yǎng)則需要合群;如果是混合飼養(yǎng),則需要分群。合群和分群的原則一樣,即月齡和體重相近的犢牛分為一群,每群10~15頭。每月稱重,并做好記錄,對生長發(fā)育緩慢的犢牛要找出原因。荷斯坦母犢3月齡的理想體高為92cm,體況評分2.2分以上;6月齡理想體高為102~105cm,胸圍124cm,體況評分2.3分以上,體重17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