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蟥,學名水蛭,是貴重藥材,世界上很多國家自古以來就有螞蟥入藥的習慣。螞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惡血瘀血,二是破血積聚,用于治療婦女血瘀經閉、子宮積血等癥。當今以螞蟥為原料制成的中成藥,如大黃蟲丸、韓氏癱速康、百勞丸、圣喜血栓心脈寧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產,且供不應求。僅國內每年對螞蟥干品需求就達數(shù)千噸。日本、韓國很早就依賴著從我國進口螞蟥。 隨著化肥、農藥的廣泛使用,加上近年來對螞蟥的掠奪性捕捉,使野生螞蟥資源日益減少,遠遠不能滿足入藥需要。由于貨源奇缺,現(xiàn)在不少地方開展人工養(yǎng)殖。螞蟥生命力強,繁殖極快(螞蟥雌雄同體,每條螞蟥每次產卵繁殖60~90條小螞蟥),易于飼養(yǎng)管理。人工養(yǎng)殖螞蟥,規(guī)??纱罂尚?,投資少,效益高,一畝水面養(yǎng)殖池,可收獲成品400公斤,價值2萬元以上,確為廣大農村戶的卓有潛力的穩(wěn)當?shù)闹赂婚T路。

1.適應性強藥用螞蟥對生物的環(huán)境變化適應性特強,全國各地都可養(yǎng)殖,不論高山平原,藥用螞蟥均能適應。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陽臺、水塘飼養(yǎng)。
2.有驚人的耐饑能力藥用螞蟥雖性貪食,攝食量大,但耐饑力特強,即使長期挨餓,也毫不恐懼。
3.飼養(yǎng)技術容易掌握藥用螞蟥喜食無脊椎水生昆蟲,如將水生昆蟲按比例與藥用螞蟥混養(yǎng),就不必專門投食,只要將水質管理好,即可生長得很好。
4.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業(yè)余時間都可養(yǎng)殖。
5.螞蟥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只要引進優(yōu)良種源,即可年復一年的自行繁衍。
三、螞蟥的人工養(yǎng)殖技術
1.選址建池選擇避風向陽、排灌方便處建池。池寬3米,深1米,長不限。池對角設進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塊和樹枝供螞蟥棲息。小規(guī)模養(yǎng)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養(yǎng)殖。進排水進口都要用鐵絲網或用塑料網布欄住,以防螞蟥外逃。
2.苗種投放人工養(yǎng)殖以金錢蛭(俗稱牛螞蟥)為好,此處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錢蛭在稻田、池塘、溪流、叢林中極為常見,捕捉作種時應注意鑒別,苗種投放標準為每立方米可放養(yǎng)1萬條左右。選種標準是:健壯、無傷、規(guī)格大(20~30克較好),樣的螞蟥產卵量多,孵化率高,放養(yǎng)10個月即可加工出售。
3.餌料喂養(yǎng)螞蟥主食螺、蚌、蛙、龜鱉、蚯蚓以及哺乳類動物的血液。人工飼養(yǎng)可利用各種血拌飼料、草粉,甚至糞便等,每畝還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讓其自然繁殖,螞蟥自由取食。動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體作法是:把豬牛羊等動物血凝塊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塊,螞蟥嗅到腥味后很快會聚攏來,吸食后自行散去。

5.繁殖螞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強。長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產卵期。人工養(yǎng)殖的螞蟥,卵繭產于飼養(yǎng)池平臺水邊的泥土中,呈卵圓形。每條螞蟥一次產繭4個左右,繭產出后約16~25天孵化出小螞蟥,每個繭內可出13~35條。小螞蟥呈茶黃色,生長迅速,在孵化后一個月內平均增長20毫米長。
6.運輸 運輸螞蟥通常采用隨身帶運法。具體方法如下:在網紗袋里放些水草,將螞蟥裝入后,扎緊袋口,再裝入簍或籮筐內,即可運走。

(1)水燙把撈出洗凈的螞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將開水突然倒入,熱水淹沒螞蟥2~3指為宜,20分鐘左右待螞蟥死后,撈出放在干凈的地方曬。
(2)石灰法把撈出洗凈的螞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鐘,然后取出曬干或烘干,篩去石灰粉即成。
(3)酒悶法可將高度白酒倒入螞蟥,能淹沒即要。
(4)生曬法將捕得的螞蟥用鐵絲穿起,懸吊陽光下直接曝曬。
以上方法,供參考選用。另需注意的問題:
(1)水燙法在曬的時候易起潮,可邊曬邊用鐵釘或竹尖放氣。
(2)要選晴天。陰天無法曝曬易腐敗變質。如突然遇陰雨,無法曝曬,要放在鐵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黃。
(3)曬干的螞蟥裝入塑料袋內密封,以防吸潮變霉。干度標準以手能折斷為佳,鮮干品比例為:大螞蟥約7公斤左右可曬1公斤干品,小螞蟥約8~10公斤可曬1公斤干品。
優(yōu)質干螞蟥標準:呈自然扁平紡錘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質脆易折斷,斷面呈膠質狀,有光澤者為佳。貯藏時,要置于干燥處,以防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