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陽絲毛雞,產(chǎn)于四川涼山州金陽縣,全身羽毛呈絲狀,羽毛柔軟。全身羽毛有白、黑、雜三種顏色。數(shù)量稀少,不喜歡被圈養(yǎng)。2009年被列為農(nóng)業(yè)部畜禽種質(zhì)資源保護品種。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金陽絲毛雞。
1.外貌特征
金陽絲毛雞全身羽毛呈絲狀,頭、頸、肩、背、鞍、尾等處羽毛柔軟,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片羽。羽色可分為白色、黑色和雜色三種,白色占22.82%,黑色占13.11%,雜色占64.07%。喙呈黑色或白色。單冠直立,呈紅色。臉呈紅色或紫紅色。耳葉多呈白色。虹彩呈橘黃色或橘紅色。皮膚以白色居多,也有少數(shù)烏骨、烏皮個體。脛呈白色或黑色。公雞體型中等,體軀寬闊,頸較粗壯,肉垂發(fā)達。母雞體型較小,體軀稍短,頭大小適中。雛雞絨毛多為黃色,背部有黑線脊,部分雛雞絨毛呈黑色或白色。
2.生產(chǎn)性能
金陽絲毛雞3月齡前生長速度較快,7月齡后接近體成熟。公雞平均月凈增重429.3克,相對增長率為172.4%;母雞平均月凈增重379.2克,相對增長率為152.3%。0~90日齡料肉比為3.6︰1。金陽絲毛雞體格較小,但屠體豐滿,早熟易肥。在中等營養(yǎng)水平條件下,據(jù)測定,365日齡公雞全凈膛屠宰率為80.1%(胴體帶頭、腳)。成年公雞胸腿肌重(668±10.48)克,為胴體重的37.6%,母雞胸腿肌重(353±8.78)克,為胴體重的34.3%。 金陽絲毛雞的胸腿肌含水量為74.6%,蛋白質(zhì)為23.3%,脂肪為0.9%,灰分為1.2%。據(jù)引種觀察,500日齡內(nèi)產(chǎn)蛋量為57.11枚,平均蛋重(52.4±0.75)克,大小均勻,蛋形指數(shù)為1.34,蛋殼呈淺褐色,平均厚度為0.31毫米。
金陽絲毛雞性成熟較早。公雞開啼日齡為120日齡左右,母雞開產(chǎn)日齡為160日齡左右。金陽絲毛雞就巢性強,在不采取任何醒抱措施的情況下,持續(xù)期長,一般一個多月,長者可達2個月。每產(chǎn)10~15枚蛋抱窩一次。當?shù)厝罕姴捎媚鸽u孵化繁殖,每窩孵蛋15~20枚。種蛋受精率為86.8%,受精蛋孵化率為86.7%,雛雞脫溫時(30日齡),育雛率為86.4%。
金陽絲毛雞,產(chǎn)于四川涼山州金陽縣,全身羽毛呈絲狀,羽毛柔軟。全身羽毛有白、黑、雜三種顏色。2004年起金陽縣畜牧局收購了48只進行保種繁育,截止2011年已發(fā)展到1200余只。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金陽絲毛雞,數(shù)量稀少,不喜歡被圈養(yǎng)。主要產(chǎn)于四川涼山州,與產(chǎn)于中國江西、福建和廣東的絲毛雞在體形外貌、生產(chǎn)性能和遺傳性等方面均有顯著的區(qū)別。飼養(yǎng)金陽絲毛雞的歷史已上千年,但長期未被發(fā)掘,更未選育提純,任其自生自滅,數(shù)量逐漸稀少瀕于滅絕。
金陽絲毛雞的外貌特點是全身羽毛呈絲狀,頭、頸、肩、背、鞍、尾等處的絲狀羽毛柔軟,但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具有部分不完整的片羽。由于該將全身羽毛呈絲狀,似松針或羊毛,故當?shù)厝罕姺Q為“松毛雞”或“羊毛雞”。
母雞體格較小,頭大小適中,紅色單冠,喙肉色,耳葉多為白色,臉紅色或紫紅色,虹彩桔黃或桔紅色;體軀稍短。皮膚白色,個別黑色,也有烏骨鳥皮鳥肉的個體,脛肉色或黑色,大多數(shù)開脛羽,腳趾四個。公雞體格中等大小,紅色單冠直立,肉垂發(fā)達;頸較粗壯,體軀寬闊稍短,兩腳開張,站立穩(wěn)健。
金陽絲毛雞的羽毛可分為白色、黑色和雜色三種。其中白色和黑色較少,雜色最多,據(jù)統(tǒng)計:白色占22.82%、黑色占13.11%、雜色占63.93%,雜色羽毛分為黃白、黃黑、黑白兩色或黃、黑、白三色相雜?,F(xiàn)色淺的雞,其喙和脛為肉色,而羽色深的雞其喙為黑黃色,脛為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