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jīng)]我是一只螢火蟲(20120815)視頻轉(zhuǎn)自:CCTV7央視七套致富經(jīng)官網(wǎng)
吳軍伶,意外失去右手,從此她學會用一只手料理生活。1995年,嫁給懷柔區(qū)北房鎮(zhèn)一個孤兒李井平,為了養(yǎng)兒子,開始創(chuàng)業(yè)。2002年,她承包了30畝不長莊稼的沙田地養(yǎng)雞,2005年突發(fā)禽流感賠光積蓄,又靠政府5000元救濟金,種植韭菜創(chuàng)業(yè)。2007年,養(yǎng)殖改良后的土雞品種,養(yǎng)雞好被村民稱為“致富帶頭人”,同年9月,成立合作社,社員106戶,2011年整體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吳軍伶先后被評為“巾幗致富帶頭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先進個人”、“致富能手”,“北京市殘疾人自強模范”。2011年,吳軍伶的合作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合作社”。
致富經(jīng)視頻同步解說詞:
她就是吳軍伶,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養(yǎng)殖場喂雞。盡管是只有一只手的殘疾人,但她干起活來,跟健全人一樣利索。
吳軍伶:這小丫頭長得挺好看的吧?
記者:你能一起抱著幾只?
吳軍伶:我能抱四五只。
記者:能嗎?
吳軍伶:三只,四只,五只,我能抱六只,我還能抱一只,七只。
吳軍伶不僅建起了村里規(guī)模最大的養(yǎng)雞場,年銷售額達到四百多萬,還帶動了周邊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106戶農(nóng)民致富,成了當?shù)亓钊伺宸拿餍侨宋铩?/p>
北京市懷柔區(qū)韋里村村民李翠英:我們都管她叫一把手,比這兩只手的還能。
北京市懷柔區(qū)韋里村村民趙秀清:還聰明,還巧,她這人心眼特好,可以說帶動全村人致富了。
北京市懷柔區(qū)韋里村村民孫秀芝:你說她那么殘疾,她特別樂觀,特別好。
那么,吳軍伶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她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故事還要從一場災禍說起。
吳軍伶就出生在這個村子里。因為家境貧困,初中沒畢業(yè),她就跟著父母一起干農(nóng)活。她是一個性格開朗,愛笑的女孩。
這張老照片是吳軍伶4歲時照的。13歲以后,她也拍了很多照片,但都是像這樣把手背過去拍的。也就在她13歲那年,一場意外改變了她的命運。
一天早上,吳軍伶像往常一樣,跟父母去打麥子,不幸卻發(fā)生了。
吳軍伶:唰往里一擱,先進下時候沒事,第二下可能是手就進去了,整個就這樣進去。
吳軍伶的右手被絞進了打麥機里,變成了殘疾,這讓家人和村民為她的未來很擔心。
北京市密云縣石城鄉(xiāng)王莊村村民左宗鳳:想著這孩子大了,沒手了,多苦惱。
吳軍伶的二哥吳連鳳:我擔心我妹妹將來生活怎么辦,工作怎么辦,沒有一只手,再說也沒用,沒有手了。
吳軍伶的母親王書華:這個手沒了,你就這一個手,走到哪說哪,沒辦法了。
現(xiàn)實殘酷,但必須面對。年僅13歲的吳軍伶卻表現(xiàn)得令人吃驚,沒多久,大家又聽到她的笑聲了。
北京市懷柔區(qū)韋里村村民李福紅:見到她滿面笑容,總是有一種陽光燦爛的感覺。
吳軍伶:老天對我挺公平的,我現(xiàn)在雖然沒了一個手,但我還有個好腦子,那時我就那樣想。所以說,我從小就有一個想法,知足常樂。
吳軍伶變得更勤快了,健全人能干的事,她都要干。她學會了用一只手騎車,用一只手做飯,還學會了用左手寫字。
吳軍伶:吳,軍,伶。除了吃飯,沒啥事,反正就這一天,我用一天時間,我能看出來這叫吳軍伶這三個字。
到了1989年,18歲的吳軍伶已經(jīng)能夠像健全人一樣生活了。然而,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卻讓剛燃起生活信心的吳軍伶沮喪到了極點。
村子里很多跟吳軍伶年齡相當?shù)哪贻p人都去打工了,而吳軍伶卻一次次地被拒之門外。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從那時起,她有了一個寫日記的習慣。
吳軍伶:日記,我心靈深處的凈土。當時我把自己比喻成帶著三只翅膀的螢火蟲,哼成一首歌了。我要變個螢火蟲,茫??找刮要氉孕?。那時夜深人靜的時候,自己哼著小曲,就覺得那時候心情怎么那么好。
寫日記成了吳軍伶的精神寄托,她連寫了八年??捎幸惶?,她突然不寫日記了,這是因為她遇到了一個人,她的心被這個人填滿了。
他叫李景平,是一個出身貧苦的孤兒,他就是把吳軍伶的心填滿的人。1995年11月,他們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禮,吳軍伶隨丈夫李景平嫁到了懷柔區(qū)韋里村。結婚的時候,丈夫還欠著外債。
吳軍伶:他告訴我他有五千元的外債。我覺得他真實,他沒騙我。
吳軍伶的丈夫李景平:她雖然一只手,但是我兩只手,我可以多干活。
結婚后,兩個兒子的出生讓吳軍伶感到幸福,同時也感到了生活的壓力。丈夫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除了種地,就是出去打工,一年掙不了多少錢。
要強的吳軍伶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她決定要創(chuàng)業(yè),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2005年5月,吳軍伶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三萬元錢,承包了村里這片三十畝的林地,她要在這片林地里養(yǎng)雞。
而養(yǎng)雞不到兩個月,兩千只雞還沒有長成,卻突然發(fā)生了一場禽流感,吳軍伶的林下養(yǎng)雞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她賠光了所有的錢,還欠下兩萬元外債。
原本還過得去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吳軍伶:覺得生活沒有著落,就不知道哪是奔頭,說白了。那會兒就想,我又能干點啥呢?我來回地琢磨。
2006年5月,北京市懷柔區(qū)婦聯(lián)把吳軍伶列為“貧困母親”救助對象,給了她五千元的救濟金。拿到救濟金的吳軍伶,又充滿了信心,她要繼續(xù)創(chuàng)業(yè)。
吳軍伶:我大兒子說,干啥啊媽,那么激動?我說,大兒子,媽告訴你,咱家有錢了。我說,你瞅著點,媽用這五千元錢能賺出五萬元錢。
拿到這五千元錢,到底能干什么,吳軍伶自己也沒有想好,但她覺得不能白花了。
吳軍伶:反正就覺得這錢我不能白花了,我要拿它干事去了。
有一天,吳軍伶在當?shù)氐倪@個農(nóng)貿(mào)市場上發(fā)現(xiàn)韭菜很好賣,她靈機一動,假裝買韭菜,跟攤主攀談起來。
吳軍伶:大哥大姐,你們這韭菜從哪兒取的啊?多少元一斤?就問。聊聊,我順便買點兒菜。
經(jīng)過了解,吳軍伶發(fā)現(xiàn),當?shù)厥袌錾腺u的韭菜都是從外地進的,這讓她非常高興。如果能在本地種植韭菜,肯定能賺錢,她感覺這是個商機。
吳軍伶用救濟的五千元錢租了十個大棚,開始種植韭菜。有一次,吳軍伶騎著板車去賣韭菜的時候,顧客跟她說的一句話,讓她再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商機。
吳軍伶:能天天吃上吳大姐的韭菜,那也是一種享受,連說帶樂地就說挺好。一下子我就想到,天天吃我的韭菜,我得想想辦法。
那怎樣才能讓客戶天天都能吃到新鮮的韭菜呢?
吳軍伶在市場上看到賣的花草都是種在盆里的,她突發(fā)奇想,能不能把韭菜種到盆里呢?就是這個想法,讓她日后把普普通通的韭菜賣到了168元一盆。
吳軍伶跟丈夫一起開始試驗種植盆栽韭菜,他們嘗試了很多辦法,但都沒有成功。
吳軍伶:像這草一樣都干了。當時我就想,我這白干了,前功盡棄了,這招不行。
失敗了再來,不服輸?shù)膮擒娏嬉淮我淮蔚卦囼?。每天一大早,吳軍伶就拉著丈夫去搞盆栽韭菜,不管陰天下雨,盡管辛苦,但吳軍伶苦中有樂。
吳軍伶:這叫合理利用時間,外面干不了,就在里面干。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吳軍伶的盆栽韭菜還是沒有種植成功,丈夫也喪失了信心,要放棄種植盆栽韭菜,外出打工。
吳軍伶的丈夫李景平:我說這弄不了,她還不死心,還要做試驗,我說做試驗那你弄吧,我不跟你弄了。
吳軍伶:當時我就想,你不跟我干拉倒。
半年后,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回到家里,當他來到大棚里的時候,眼前的一幕讓他異常吃驚。
吳軍伶的丈夫李景平:到地里一看,給我一種挺驚訝的感覺。我說,她這韭菜長得挺好。我想著我不跟她弄了,她一個人準弄不了,沒想到她弄得挺成功。
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丈夫外出打工后,吳軍伶并沒有放棄試驗種植盆栽韭菜。后來,她想到一個辦法,把韭菜先種在地里,長勢茂盛后,再移栽到花盆里。幾次試驗之后,她獲得了成功,但吳軍伶并沒有告訴丈夫。
吳軍伶:我心想,讓你看到較好的精品,讓你從心底里佩服我。
吳軍伶的丈夫李景平:她有一種不服輸?shù)膫€性,挺好。
丈夫也不再出去打工了,跟吳軍伶一起管理盆栽韭菜。他們種的盆栽韭菜分兩個檔次:像種在這樣花盆里的為高檔的,光花盆的成本價就有80元,冬季銷售,一盆定價168元;像這樣種在塑料盆里的為一般的,一盆定價68元。
2009年冬季,吳軍伶推向市場上的一千多盆韭菜,不到一周就銷售一空。2012年7月2日,記者去采訪的時候,一個客戶就現(xiàn)場預定了二十多盆韭菜。
顧客雷東梅:這盆栽韭菜非常方便,到春節(jié)的時候。買回去以后,一個是放在自己家里的陽臺上,再有一個是送朋友,又好看,又好吃,還方便,就當一盆花。
北京市懷柔區(qū)韋里村村民李鳳芹:挺新鮮,人家都栽地里,她栽在盆里,不新鮮嗎?
2010年4月12日,北京市農(nóng)委牽頭舉辦了“實用人才創(chuàng)業(yè)成果展示推介會”,吳軍伶也參加了這次活動。這是吳軍伶盆栽韭菜的參展資料。在這次展會上,她的盆栽韭菜獲得了“較佳創(chuàng)意獎”。
而就是在這次展會上,因為一次偶遇,又給吳軍伶帶來一個新的財富商機,一年后的銷售額達到了四百多萬元。
當時,吳軍伶的盆栽韭菜獲獎后,在頒獎會開始之前,她跟這個叫寧中華的人攀談起來。
吳軍伶:我倆挨著。當時我就說,大哥你干啥的?他說,我搞家禽的。
寧中華:我們這有一個矮小型的節(jié)糧型蛋雞,你感興趣不?她說感興趣。我說,你要感興趣,我可以送你一千只雞。
吳軍伶:當時我覺得他可能是養(yǎng)殖戶,是不是養(yǎng)得比較成功上這來?
吳軍伶很高興,她承包的三十畝林地,在2005年林下養(yǎng)雞失敗后,開始種植盆栽韭菜,林地就一直空閑著。她想,寧中華送給自己的雞苗,正好在林地里散養(yǎng),對方又是養(yǎng)雞大戶,還能跟他學習技術。
而當寧中華上臺發(fā)言的時候,吳軍伶才恍然大悟,原來寧中華是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的教授,是研究家禽的專家。
吳軍伶:自己心里就想著,夠牛的,我今天碰到教授了,我碰到財神了。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寧教授:不能說坐在一起先跟人說我是教授,這樣好像把距離拉遠了,我不告訴她,聊聊天,可能她對我更了解一些。
吳軍伶:我還運氣挺好,我能跟教授攀上親。
這種矮小的雞叫農(nóng)大三號,是寧中華培育的新品種,是一種節(jié)糧型蛋雞,產(chǎn)蛋率高,抗病力強,還易于管理。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