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重大動物疫病“三苗兩點同步注射法”(簡稱321注射法),是指在對農(nóng)村散養(yǎng)戶生豬進行免疫時,將國家要求強制免疫的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兩種疫苗同時用豬瘟疫苗稀釋液或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稀釋液按1∶1∶1稀釋混合后一次性注射到豬一側(cè)耳根后頸部肌肉內(nèi),另外一側(cè)同步注射豬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的一種創(chuàng)新免疫方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生豬疫苗321注射法的具體應用。
通常生豬疫苗在注射后,受接種的生豬可表現(xiàn)為體溫輕微升高,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等,無需采取任何治療措施,一般經(jīng)過1~2天后便可自行恢復正常。經(jīng)研究相關資料得出,有學者采取注射免疫措施后,共選取106頭生豬實施監(jiān)測,研究得出,藍耳病以及豬瘟抗體高達75%左右,而口蹄疫抗體則在65%左右。在注射疫苗過程中,需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方可使生豬動物疫病的發(fā)生幾率以及注苗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被有效降低。
1、嚴格遵循疫苗使用說明書注苗
注苗前,需認真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中的內(nèi)容,了解生物制品應用、存放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包括準備藥品、針頭以及器械等,即準備1個針盒、2支20 mL或者10 mL的注射器,2把止血鉗,消炎退熱藥、酒精75%、腎上腺素以及醫(yī)用藥棉等,其中仔豬可選取12×20號的針頭,而成年豬可選擇12×25號的針頭,每頭豬注射后均需將針頭更換;注射時確保達至深部肌肉;整個注射過程均需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清洗干凈針頭和注射器,可通過15 min的煮沸來消毒;需注意的是,疫苗抽取的針頭與注射使用的針頭不可混用,以免出現(xiàn)交叉感染的情況;對于病豬、弱豬、幼豬、孕豬以及肥豬可不予防疫疫苗注射,但需做好相關的免疫記錄。
2、疫苗檢查
應用疫苗前需仔細檢查疫苗的情況,即疫苗是否處于真空狀態(tài),有無破損情況以及使用時是否處于保質(zhì)期內(nèi)。
3、疫苗的運輸與保管
依照相關規(guī)定,疫苗需于低溫的狀態(tài)下進行運輸、儲存以及應用,切忌放置于高溫的環(huán)境中,同時要避免暴曬;不可應用過期疫苗或長期處于超溫保存的疫苗;給予冷凍或冷藏,若不具備冷藏的條件,可通過疫苗箱或者冰瓶的形式來領用疫苗,領取后盡快使用。
4、疫苗稀釋與溫度平衡
稀釋疫苗時切忌冷熱交替,在稀釋前,疫苗與稀釋液應保持在常溫狀態(tài)中,能夠減少免疫不良反應;將疫苗稀釋好之后也應放置在常溫中保存,并盡量在2h內(nèi)使用完畢;應用豬瘟疫苗稀釋液對豬瘟疫苗稀釋后,在對豬藍耳疫苗進行稀釋時,必須確保疫苗同稀釋液等量稀釋;此外,豬口蹄疫滅活疫苗在充分搖勻后可于豬耳另一側(cè)直接注射。若注射后有剩余的疫苗,可對其實施深埋處理或者倒置3%的燒堿液中,做到無公害處理;同時將使用過的疫苗器具、疫苗瓶等污染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5、適宜的免疫劑量
在對免疫疫苗的劑量進行調(diào)兌時,防疫員切忌盲目進行,不可隨意減少劑量,也不可任意增加劑量,主要原因在于免疫劑量不足是導致免疫失敗的關鍵原因,疫苗劑量較低時,會形成低水平抗體,無法及時將感染的病毒有效消除,同時此類生豬感染后常會導致亞臨床感染。疫苗注射時,會有一部分疫苗由針眼中流出,因而在實際操作時,可在說明書制定應用劑量的前提下每頭生豬適量增加0.1 mL或者0.2 mL的劑量;在將疫苗注射完成后,需輕壓一下針孔,以免出現(xiàn)疫苗外溢的情況;除此之外,還需保證注射的劑量以及位置的準確。
6、結(jié)語
綜上所述,疫苗321注射法可整體加快防疫的速度,同時還可使防疫工作的效率得到顯著提高,明顯減少防疫人員的勞動強度,全面提高免疫的質(zhì)量與密度;此外,疫苗321注射法還具有極強的實際操作性,安全性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經(jīng)濟損失與免疫反應死亡的可能性,使防疫工作投入的資金成本更好地降低。通過農(nóng)戶經(jīng)濟損失的減少,提高農(nóng)民生豬防疫的積極性。隨著321注射法的不斷應用推廣,眾多養(yǎng)殖戶與防檢員已肯定了其用于生豬防疫工作中的優(yōu)越性,當下已逐漸被運用于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場中,此種注射防疫法將會廣泛運用于整個生豬養(yǎng)殖領域,后期有望逐漸延伸至其他類型的畜禽免疫創(chuàng)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