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酸中毒多發(fā)生于奶牛。主要是精飼料喂量過多,精粗飼料比例不當所造成。以1~3胎的奶牛發(fā)病最多,7胎后的發(fā)病較少。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季較多。臨產牛和產后三天內的發(fā)病較多。發(fā)病與產奶量成正比例關系,產奶量愈多,發(fā)病率愈高。下面一起具體來了解一下:牛瘤胃酸中毒的臨床癥狀 牛瘤胃酸中毒的診斷及治療。
1、臨床癥狀
輕微瘤胃酸中毒的病例表現神情恐懼,食欲減退,反芻減少,瘤胃蠕動減弱,瘤胃脹滿,呈輕度腹痛,糞便松軟或腹瀉。若病情穩(wěn)定,無需任何治療,3~4d后能自動恢復進食。
中等度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精神沉郁,鼻鏡干燥,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空口虛嚼,流涎、磨牙,糞便稀軟或呈水樣,有酸臭味,體溫正?;蚱?。如果在炎熱季節(jié),患牛暴曬于陽光下,體溫也可升高至41℃。呼吸急促,達50次/分鐘以上;脈搏增數,達80~100次/分鐘。瘤胃蠕動音減弱或消失,聽叩結合檢查有明顯的鋼管叩擊音。以粗飼料為日糧的牛、羊在吞食大量谷物之后發(fā)病,進行瘤胃觸診時,瘤胃內容物堅實或呈面團感。而吞食少量而發(fā)病的病牛,瘤胃并不脹滿。過食黃豆、苕籽者不常腹瀉,但有明顯的瘤胃臌脹。病牛皮膚干燥,彈性降低,眼窩凹陷,尿量減少或無尿,血液暗紅、粘稠。
重劇性瘤胃酸中毒的病例,病牛蹣跚而行,碰撞物體,眼反射減弱或消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臥地,頭回視腹部,對任何刺激的反應都明顯下降;有的病牛興奮不安,向前狂奔或轉圈運動,視覺障礙,以角抵墻,無法控制。隨病情發(fā)展,后肢麻痹、癱瘓、臥地不起;最后角弓反張,昏迷而死。重癥病例,實驗室檢查的各項變化出現更早,發(fā)展更快、變化更明顯。
2、實驗室檢查
診斷所需器材與藥品有體溫計、聽診器、pH試紙、顯微鏡、血沉管、5%碳酸氫鈉、復方氯化鈉、生理鹽水、10%安鈉咖、0.5%強爾心20mL等。瘤胃pH值5.0~6.0,纖毛蟲明顯減少或消失,有大量的革蘭氏陽性細菌。血液pH值降至6.9以下。紅細胞壓積容量上升至50%~60%。血液CO2結合力顯著降低。血液中乳酸含量的測定。血液乳酸和無機磷酸鹽升高。尿液pH值降至5.0左右[養(yǎng)殖網:www.nczfJ.com/]。
3、診斷
本病根據病牛表現脫水,瘤胃脹滿,臥地不起,具有蹄葉炎和神經癥狀,結合過食豆類、谷類或含豐富碳水化合物飼料的病史,及實驗室檢查的結果。瘤胃液pH值下降至4.5~5.0,血液pH值降至6.9以下,血液乳酸升高等,進行綜合分析與論證,可做出診斷。但必須注意,病程一旦超過24h,由于唾液的緩沖作用和血漿的稀釋,瘤胃內pH值通??苫厣?.5~7.0,但是其他實驗室檢驗,酸或堿和電解質水平仍顯示代謝性酸中毒。
4、治療
為制止瘤胃內繼續(xù)產酸,輕癥在1~2d內,禁止給予精料和飲水,只給少量青草或干草,并使之慢步運動,促進消化。如是重癥,應立即用堿性溶液洗胃,較好用石灰水,也可用1%氯化鈉溶液。其操作方法是將粗口徑(內徑25~28mm)膠管經口插入瘤胃內,盡量排出胃內液體和食糜,之后注入石灰水或1%氯化鈉溶液,注入后再排出,如此反復多次,直至瘤胃液變?yōu)閴A性為止。所用液體量為10~20L,有人建議洗胃液體不宜用碳酸氫鈉溶液,因碳酸氫鈉在瘤胃內能與乳酸化合形成乳酸鈉,吸收入血液,如果用量過大,可引起堿中毒。
為解除酸中毒,可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溶液,劑量2~4L。一般先注射半量,然后再根據二氧化碳結合力和尿液pH值變化情況決定增注的量,達到正常水平即可停止注射。
為補充液體,可用復方氯化鈉溶液或生理鹽水,劑量6~8L。一般先從低劑量開始,同時觀察病牛的表觀。若在輸液后,病牛精神好轉,心跳數逐漸減少,心音有力且節(jié)律好轉,開始排尿,表示輸液合適,否則表示輸液不足,還應補加液量。如果病牛表觀呼吸困難,心跳數增加,肺出現濕性啰音,甚至有泡沫樣鼻液,且無尿,應停止輸液。
在輸液同時應配合強心劑,可用10%安鈉咖20mL、樟腦磺酸鈉20mL,或0.5%強爾心20mL,或0.025%毒毛旋花子苷K 10mL,加入輸液靜脈滴入,有良好的強心作用,再加5%維生素C 50mL效果更好。為降低顱內壓,制止狂躁不安,可用20%甘露醇或山梨醇500~1000mL靜脈注射。為興奮瘤胃可用瘤胃興奮劑,用新斯的明4~20mg或,皮下注射。為了補鈣,可靜脈滴注5%氯化鈣溶液200~300mL或10%葡萄糖酸鈣溶液200~500mL。在治療過程中,先絕食1~2d,而后給與優(yōu)質干草。要限制飲水,因瘤胃酸中毒病牛,瘤胃積液,且渴欲增加,如飲水過量易促進死亡。
診斷技術.
(1)觀察臨床癥狀:本病發(fā)病急,病程短,常無明顯前驅癥狀,多于采食后3~5小時內死亡。慢性者臥地不起,于分娩后3~5小時癱瘓臥地,頭、頸、軀干平臥于地,四肢僵硬,角弓反張,呻吟,磨牙,興奮,甩頭,爾后精神極度沉郁,全身不動,眼瞼閉合,呈昏迷狀態(tài)。
(2)剖檢病死牛:消化道廣泛充血、出血,瘤胃上皮水腫、出血,瘤胃內容物酸臭。
(3)實驗室診斷,病牛血液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尿pH也降低。結合臨床癥狀可以確診。
(4)鑒別診斷:因本病多發(fā)生于分娩后,有癱瘓臥地癥狀,所以極易于產后癱瘓渾淆。其區(qū)別:產后癱瘓頸部呈S型彎曲,末梢知覺減退,通常無躺臥、腹瀉和神經興奮癥狀,鈣劑治療效果顯著,多于治療后1~2天痊愈。
治療方法.
(1)解毒:常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0~1500毫升靜脈注射,12小時再注一次。當尿液PH在6.6時,即停止注射。
(2)補充水和電解質:常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每次2000~2500毫升。病初量可稍大。
(3)防止繼發(fā)感染:可用抗生素,如慶大霉素100萬單位,或四環(huán)素200一250萬單位,一次靜脈注射,每天2次。、
(4)降低顱內壓,解除休克:當病牛興奮不安或甩頭時,可用山梨醇或甘露醇,每次250~300毫升,靜脈注射,每天2次。
(5)洗胃療法:近年來,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通過洗胃,除去胃內容物,降低瘤胃滲透壓的方法,治療牛瘤胃酸中毒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方法是用內徑25~30毫米的塑料管經鼻洗胃,管頭連接雙口球,用以抽出胃內容物和向胃內打水,應用大量水洗出谷物及酸性產物。即便昏迷的病牛,加強搶救也可使之康復。對呼吸困難有窒息先兆者,應靜脈注射3%雙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后繼續(xù)洗胃。
預防措施
(1)干奶期的營養(yǎng)水平:于奶期奶牛的營養(yǎng)水平不應過高,嚴禁增料催膘、催奶和偏飼,每天應保證供給3~4公斤干草。
(2)日糧中加碳酸氫鈉等:精料飼喂量高的牛場,日糧中可加入2%碳酸氫鈉、0.8%氧化鎂(按混合料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