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胃潰瘍病又稱為肌胃腐蝕癥,特征為病雞吐黑色物,肌胃角質膜糜爛。肉雞肌胃潰瘍是一種不具有傳染性的消化道疾病,引發(fā)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魚粉中含有導致肌胃發(fā)生糜爛的肌胃糜爛素,如果魚粉質量差、發(fā)生腐敗、霉變以或者飼喂過量都會導致該病發(fā)生,影響肉雞的生長發(fā)育以及生產性能,要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肉雞肌胃潰瘍的臨床癥狀 肉雞肌胃潰瘍的防治措施。
肉雞肌胃潰瘍又稱為肉雞肌胃糜爛病,是一種主要發(fā)生在肉仔雞身上的消化道疾病,不具傳染性。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飼料中的魚粉,這是由于魚粉中含有能夠造成肌胃糜爛、潰瘍的肌胃糜爛素。如果肉雞飼喂劣質魚粉或者飼喂過量,就會導致典型的肉雞肌胃潰瘍病的發(fā)生。
1、臨床癥狀
肉雞肌胃潰瘍主要發(fā)生于2~7周齡的肉仔雞,其中以純種肉雞的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不等,病雞表現為精神沉郁,縮頸,食欲減退,最后會食欲廢絕,停止采食,病雞的雙眼緊閉,常臥地不起,羽毛蓬亂沒有光澤,雞冠、肉髯退色為蒼白色,還會發(fā)生萎縮,嗉囊腫脹,里面存在積液,內容物有波動感,顏色從外觀看皮膚呈灰褐色。病雞會發(fā)生腹瀉,在發(fā)病初期排泄黃綠色、黃白色或者白色的糞便,隨著病情的加重,會排泄深咖啡色甚至是黑褐色的糞便,有的在其中還混有血液,常造成肉雞的后軀位置沾有較多的糞便而出現“黑屁股”,倒提病雞,還會從嘴里流出棕黑色的液體。病雞還會發(fā)生較為嚴重的脫水,出現運動失調,病雞逐漸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病雞的生長發(fā)育緩慢或者停止生長,有的還會發(fā)生突然死亡,如果混合感染或者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后,死亡率會升高。
2、剖檢變化
病雞的病變位置主要發(fā)生在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和腸腔,尤其以胃和腸的病變最為嚴重,消化道內有米湯樣的黑褐色稀液。病雞的腺胃壁發(fā)生腫脹,變得松弛、軟化,形狀為梭狀或橄欖樣,嚴重的病例腺胃呈球狀,腺體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突出和變形,輕壓可擠也乳狀液體,腺胃乳頭水腫、擴長、膨大,并且堅硬,黏膜的表面有大量的黏液,在中、后區(qū)有不同程度的糜爛和潰瘍,嚴重者還會發(fā)生黏膜脫落;肌胃的角質層在發(fā)病初期前部褪色,沿縱皺壁溝會散發(fā)龜裂狀的糜爛,質地變軟,肌胃的內徑變粗,長度變短,形狀為葫蘆嘴狀,外觀有明顯的紅、白相間的凝固壞死灶,肌肉壁腫脹,肌胃的角質膜為黑綠色或者黑色,外觀為樹皮樣,角質層不易剝離。肌胃與腺胃連接處的黏膜發(fā)生水腫、充血、出血,肌胃與腺胃連接處以及十二指腸開口的附近有不同程度的新糜爛、潰瘍,較為嚴重的病例在靠近十二指腸移行部的肌胃有胃穿孔,有大量暗黑色的黏稠液體流出;腸道腫脹,十二指腸充血、出血,肉容物為黑褐色水樣,十二指腸、盲腸出現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癥。有的病例的心、肝、腺、腎蒼白,腎臟腫大、充血,內有尿酸鹽沉積。
3、診斷與鑒別
診斷方法。對該病進行診斷進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尤其是肉雞肌胃的病變來進行初步的判斷,并且在排除由于飼養(yǎng)密度過大、熱應激、空氣污染等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通過更換優(yōu)質飼料、或者更換魚粉、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等方式,該病的典型癥狀和病理變化在有所緩和,便可以確診為肌胃潰瘍。
鑒別。因多種疾病都會表現在消化道病變,因此要做好該病與其他類疾病的鑒別診斷工作。其中包括傳染性腺胃炎、雞新城疫、雞馬立克氏病等,這些疾病都會在發(fā)生消化道的病變,但是又都有不同,其中傳染性腺胃炎主要表現為腺胃腫大,腺胃乳頭呈扁平狀糜爛;雞新城疫主要為腺胃乳頭出血,腸黏膜出現炎癥與潰瘍;雞馬立克氏病則表現為形成腫瘤。
4、防治措施
該病主要以預防為主,有針對性的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因該病的發(fā)生與魚粉的用量和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該病的預防重點就是要改變肉雞日糧中魚粉的質量和用量,要選擇添加優(yōu)質的魚粉,使用含肌胃糜爛素低的魚粉,并且要保證所使用的魚粉不發(fā)生腐敗、霉變。配合飼料的過程中,在保證魚粉質量的同時,還要確定最適的用量??刂启~粉的用量,一般日糧中的魚粉含量應該控制在8%以下,盡可能的使用其他類的蛋白質飼料來代替魚粉。在使用魚粉時要補充維生素,以增強肉雞的抵抗力,可以在飼料原料中添加抗壞血酸或者賴氨酸,可以抑制肌胃糜爛素的合成。加強肉雞群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防止雞群發(fā)生應激反應,調整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以保持舍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對于出現病癥的肉雞要立即更換飼料或者更換魚粉,可在雞的飼料中按每千克添加2~8 mg維生素K3、3~7 mg維生素B6、30~50 mg維生素C,增強肉雞的抵抗力。在發(fā)病的早期及時的使用藥物治療,可以在飲水或飼料中添加0.2%~0.4%的碳酸氫鈉,早晚各1次,連用2天。飼料中按體重添加4~5 mg/kg西米替丁,連用7天,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對胃黏膜起到保護作用,加快潰瘍面的愈合。
肉雞肌胃潰瘍病的防治方法
1、病因
肌胃潰瘍病主要是由于飼喂多量的劣質魚粉所引起的。
2、癥狀
該病多發(fā)生在2 -7周齡的肉雞,尤以純種肉用雞更敏感。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拒食;羽毛蓬亂無光澤;雞冠和肉髯蒼白;嗉囊腫脹,內容物有波動感;倒提病雞,從口中流出棕黑色的液體。嚴重病例排黑褐色混有血液的糞便。死亡率10%一30%。
3、病變
主要病變?yōu)榭谇?、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和腸腔內有棕黑色的液體。肌胃和腺胃交界處黏膜水腫、充血、出血,有時因潰瘍而穿孔(腹腔內充滿棕黑色的胃腸內容物);腺胃壁松弛、軟化,腺胃乳頭擴張、膨大,黏膜表面附有多量黏液,呈卡他性炎癥,嚴重的黏膜脫落;肌胃角質層在疾病初期前部褪色,沿縱皺璧溝散發(fā)龜裂狀的糜爛,質地變軟,肌胃與腺胃交界處以及十二指腸開口部附近有不同程度的糜爛、潰瘍,嚴重病例在靠近十二指腸移行部的肌胃有較大的胃穿孔,且流出多量的暗黑色黏稠液體;十二指腸充血、出血,內容物呈黑色,黏膜易剝離;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偶見腎臟腫脹、出血。
4、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尤其典型的癥狀和病變是在更換飼料后出現,并且調換成優(yōu)質飼料后,癥狀有所緩和,便可確診。
5、防治
(1)發(fā)現本病后應立即停止使用原來的飼料或魚粉,改用優(yōu)質的飼料。
(2)治療:在飲水中加入0.2%一0.4%的碳酸氫鈉或0.05%的硫酸銅。每千克飼料中加維生素K32一8毫克,維生素C 30~50毫克,維生素B63一7毫克,可減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