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要求
面積一般為25~200平方米,適合家庭養(yǎng)殖。可以一部分建在地下,一部分建在地上,這樣有利于保溫。大棚內(nèi)壁較好用磚砌墻,水泥抹面,堵死鼠洞、蛇洞。池的大小根據(jù)養(yǎng)殖規(guī)模以及供熱能力而定,一般稚龜池3平方米,池深0.7~0.8米,水深0.4~0.5米;幼龜池20平方米、池深0.7~0.8米,水深0.4~0.5米;成龜池50平方米,池深1.3~1.5米,水深0.7~1米。池頂出檐5~10厘米,防止烏龜逃逸。進水可以采用PVC管,排水可以采用暗溝,上面加上蓋板。
大棚采用雙層薄膜覆蓋(兩層之間間距為10~15厘米)或者采用單層薄膜上加蓋草簾的方法。加熱采用小型常壓水暖鍋爐或土爐灶,在池內(nèi)加管道循環(huán)流動,水溫保持在24~30℃。
2. 放養(yǎng)密度
稚龜40~50只/平方米;2齡龜30~40只/平方米;3齡龜20~30只/平方米。
3. 投喂方式
餌料可以采用配合飼料,配合投喂一些鮮活餌料和青飼料,以保證營養(yǎng)的全面性。人工配合飼料必須達到不同規(guī)格烏龜對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日投喂量為3%~5%;鮮活餌料可以選擇蚯蚓、螺、蚌、貝、蛙、泥鰍、小魚、小蝦、蠅蛆及黃粉蟲,日投喂量為池中龜重的10%~20%;青飼料可以選擇一些水果、無特殊氣味的蔬菜葉。投餌次數(shù)為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
4. 管理措施
及時清除殘餌,注意調(diào)節(jié)水質。由于烏龜餌料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對水質的影響較大,一般要求每天清洗餌料臺1次。一般每周更換1次水,有條件的可進行微流水養(yǎng)殖;養(yǎng)殖水體每周用1~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1次,每半月用生石灰10~20毫克/升潑灑1次。
5. 病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對患病的個體要進行隔離養(yǎng)殖,并進行及時治療。對使用工具要及時消毒,防止工具傳染。消毒藥物可以采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或5%的食鹽水浸泡,浸泡時間不得低于10分鐘。
備注
《池塘標準化健康養(yǎng)殖龜鱉》劉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