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已喪失了就巢性,均需經人工孵化來繁殖后代。目前由于缺乏專門化的育種場,故多采用外貌、體重結合選擇法。
1.種鶉的選擇種鶉應有系譜或來源,要符合該品種或品系的外貌與生長發(fā)育標準。羽毛符合該品種或品系特征,且完整豐滿而有光澤,體質健壯。要求公鶉性特征明顯,泄殖腔腺發(fā)達,頭大,面頰呈鮮艷的紅褐色(指栗褐羽型),有黑而锃亮的喙,發(fā)達的胸,結實的腿,趾爪伸展良好,爪子尖銳,鳴聲脆而響亮。要求母鶉體大,頭小而俊俏,眼大有神,活潑好動,頸細長,體態(tài)勻稱,羽毛色彩光亮,隨產蛋高峰的到來,羽色由栗褐色轉淡。
2.自然交配一般小群配種公母比多為1:2―1:3,大群配種則為10:20―10:30。
3.種鶉年齡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關系種鶉有其育種較佳期限,它直接影響到種蛋的受精率與孵化率。為此,必須注意年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