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穩(wěn)產和健康是奶牛群要達到的目標,其中健康是關鍵,只有奶牛健康,才會有奶牛的高產和穩(wěn)定。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及飼養(yǎng)管理的疏忽,奶牛發(fā)生疾病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將這種疾病的發(fā)生和由此而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的程度。對于一個飼養(yǎng)技術好、管理水平高的奶牛場而言,疾病控制的目標應是:
(1)全年總淘汰率在25%-28%;
(2)全年死亡率在3%以下;
(3)乳房炎治療技術不應超過產奶牛的1%;
(4)8周齡以內的犢牛死亡率低于5%;
(5)育成牛死亡率、淘汰率低于3%;
(6)全年懷孕母牛流產率不超過8%。
牛群的健康應有確實的保健計劃,其關鍵在于對疾病的早期預防, 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一、預防:預防應以預防醫(yī)學為基礎,其措施包括營養(yǎng)、消毒、隔離、診斷、淘汰和免疫。
營養(yǎng)是奶牛健康的物質基礎,是機體健康的根本保證。合理的飼養(yǎng),平衡的日糧,能增強機體抵抗力;營養(yǎng)不良除了直接使奶牛發(fā)生營養(yǎng)代謝病外,還易感其它各種疾病。
牛場環(huán)境定期清潔、消毒,特別是產犢前后,可以減少環(huán)境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對病牛的隔離,或從其它奶牛場購進奶牛時,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和隔離(2-3周),可以大大減少奶牛個體之間和畜群之間的疾病傳播。嚴格防疫并及時淘汰患有結核病、布氏桿菌病、口蹄疫的病牛是消滅傳染源,防止其流行的有效方法。
二、 診斷:疾病的準確快速診斷是挽回損失之重要一環(huán)。沒有及時準確的診斷,就不會有有效的治療。臨床診斷應采取簡單易行而又有效的方法,并應建立病歷檔案,不斷總結臨床經驗。
臨床檢查應將一般檢查(包括精神行走檢查,皮膚檢查,眼結膜檢查,體表淋巴結檢查及體溫測定等)和系統檢查(包括脈搏、呼吸、食欲、反芻、糞尿、生殖器官、乳房變化)相結合,有條件時也可進行病理剖檢和實驗室檢查。
畜牧養(yǎng)殖技術是中國養(yǎng)殖致富網旗下頻道,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建立映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畜牧養(yǎng)殖技術編輯部電話010-57434498。更多養(yǎng)牛技術請查看【養(yǎng)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