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繁母豬的品種
我國優(yōu)良的地方豬品種具有性早熟、產仔多、耐粗飼等特點,但是瘦肉率低,有待于進一步選育與提高。引進的國外豬品種,瘦肉率較高,生長快,飼料轉化率高。長白豬平均產仔數(shù)11.1頭,約克夏豬平均產仔數(shù)10.75頭.杜洛克豬平均產仔數(shù)9.78頭,漢普夏豬平均產仔數(shù)8.66頭,皮特蘭豬平均產仔數(shù)9.7頭。由于品種造成的產仔數(shù)低的因素改變起來相當困難,在生產中應多選擇一些繁殖能力強的品種豬作種用,以提高產仔數(shù)。
2 能繁母豬的年齡及胎次
1~2胎的母豬排卵數(shù)少,產仔數(shù)少,3~5胎的母豬繁殖能力強,產仔數(shù)及成活率均較高,6胎以上的母豬繁殖能力逐漸下降,產仔數(shù)及成活率也相應下降。我國地方豬種一般利用年限為5~6年,培育品種及從國外引入的品種一般利用年限為4~5年。
3 飼料營養(yǎng)水平
母豬在妊娠期嚴重缺乏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2、鈣、磷、鐵、硒、碘等營養(yǎng)物質會造成產死胎、流產;飼喂發(fā)霉、變質、冰凍和有毒的飼料也容易造成母豬產死胎與流產,繼而影響產仔數(shù)及成活率。
4 母豬配種至妊娠期的管理
4.1 配種前的管理
母豬配種前的飼養(yǎng)管理直接影響其發(fā)情、排卵及配種工作的順利完成。一般認為,地方品種母豬初配日齡為6~8月齡,體重75千克左右。國外品種及其他品種母豬的初配日齡為8~10月齡,體重90~100千克。對后備母豬短期優(yōu)飼,以配種前10~14天效果明顯。對斷奶后較瘦的母豬也可采用優(yōu)飼,有利于母豬增膘復壯,促其早發(fā)情、多排卵,提高產仔數(shù)及成活率。
4.2 妊娠期間的管理
妊娠期間的主要任務是保胎、防流產。單圈飼養(yǎng),避免豬追趕、咬架等情況發(fā)生。減少疫苗注射,以免疫苗對胎兒造成影響,妊娠中后期讓母豬加強運動。
5 讓仔豬盡早吃乳
對難產母豬做好助產、剖腹產準備,縮短產仔間隔,提高成活率。另外要讓初生仔豬早吃初乳,順利過好三關(出生關、補料關、斷奶關)。
6 疫病防治
很多傳染病都能引起母豬繁殖障礙,造成成活率降低,如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等。因此在生豬生產管理中要加強消毒、滅菌及防疫工作,防止傳染病的發(fā)生。
影響仔豬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在日常的生產管理中要不斷總結經驗,找出解決辦法,提高仔豬成活率,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