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坤1 張海燕2
(1.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江灣鄉(xiāng)政府畜牧水產(chǎn)中心 166256,
2.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哈爾濱 150038)
夏季的高溫可以使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身體消瘦,奶牛體內營養(yǎng)平衡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tài),造成奶牛體內能量的負平衡。為了減少或避免奶牛泌乳期能量代謝的負平衡,既提高日糧能量濃度,又不致于降低乳脂率,可以在不改變日糧粗、精料比例的前提下,在日糧中可添加適量的脂肪。本研究為進一步探明保護性脂肪對奶牛乳成分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和地點
本試驗自2013年7月6日至9月20日在大慶江灣鄉(xiāng)奶牛小區(qū)進行。
1.2 試驗動物與分組
選擇2~3胎次處于泌乳中期健康狀況良好的荷斯坦奶牛16頭。實驗動物的分組根據(jù)隨機單位組試驗設計,按照組間年齡、胎次、泌乳天數(shù)、產(chǎn)奶量相近的原則,將所選的16頭奶牛分為四組,每組4頭。
1.3 試驗方法
實驗分為四個階段:先進階段為預試期,2013年7月6日至15日。7月11日開始,A1組和B1組每天分2次添加保護性脂肪(植物脂肪酸鈣),其飼喂量由7月11日的100克/頭遞增至7月15日的300克/頭;第二階段為正試期Ⅰ,7月16日至8月14日,A1、B1組飼喂量300克/頭,并穩(wěn)定此用量;第三階段為適應期,8月15日至8月21日期間A1組、B1組停止飼喂保護性脂肪,A2組和B2組逐步增加保護性脂肪的飼喂量,遞增至400克/頭,其飼喂方法同上;第四階段為正試期Ⅱ,8月22日至9月20日,A2、B2組飼喂保護性脂肪量400克/頭,并穩(wěn)定此用量。各組精料組成相同,具體的飼料配方為,玉米65.58%,豆粕12.77%,棉粕11.13%,麥麩9.55%,維生素、礦物質預混料0.97%,粗蛋白16%。
1.4 飼養(yǎng)管理
日糧由青貯玉米、青干草及混合精料組成。A組投喂奶牛全混合日糧(TMR),B組采用粗精飼料分開飼喂,投喂時飼喂順序分別為青貯苜蓿、青干草和混合精料,每頭牛每天3千克維持精料,另外每產(chǎn)3千克牛奶再加1千克混合精料。實驗期內各組牛統(tǒng)一采用舍飼,每天9:30至10:30為自由活動時間,實驗牛采用管道式擠奶機每天擠奶2次,分別在早上5:30至7:00,下午16:00至17:30,自由飲水,生活環(huán)境一致。詳見表1。
1.5 乳成分測定
在正試期中,每隔2天采集實驗牛奶樣約50毫升/頭,用乳成分分析儀分析乳樣中的乳脂率、乳密度、乳蛋白質、非脂乳固形物含量。
1.6 數(shù)據(jù)分析
以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由結果可知,乳脂率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提高,(www.nczfj.com)提高2.28%,差異極顯著(P <0.01);乳密度實驗組較對照組下降了0.43%,差異顯著(P <0.05);乳蛋白和非脂乳固形物實驗組較對照組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差異均不顯著(P >0.05)。從總體上來看,實驗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所提高。說明添加保護性脂肪可以提高牛奶的乳脂率的含量。詳見表2。
3 討論
牛奶中的脂肪酸除來源于在體脂肪內由乙酸合成的和體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外,還來源于從消化道吸收的飼料脂肪和瘤胃微生物活動所提供的脂肪酸。添加保護性脂肪既不影響飼料中脂肪的吸收,又可使保護性脂肪中的脂肪酸被有效吸收。因此,乳脂率提高,而導致乳蛋白降低的內在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對其他乳成分指標的影響很小,其原因也需進一步探討。
4 小結
在奶牛日糧中添加保護性脂肪(300~400克/頭),不僅可以減緩炎熱天氣下奶牛乳脂率的下降,而且有提高乳脂率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