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守冬1 邵洪俠1 胡喜斌1 王馮粵1 田培育1 徐 明2
(1.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 哈爾濱 150025,2.飛鶴牧業(yè) 黑龍江克東 164800)
1 乳房發(fā)育
幼畜在6月齡前乳腺沒有發(fā)育,雌、雄兩性的乳腺也無明顯的差異。犢母牛到6月齡后,乳腺腺體組織和脂肪組織開始增長。到初情期時,乳腺的導管系統(tǒng)開始發(fā)育,形成分支復雜的細小導管系統(tǒng),但此時腺泡尚未形成,隨著乳腺腺體組織和脂肪組織增長,乳房的體積開始增大。當母牛妊娠后,乳腺組織發(fā)育速度開始加快,乳腺導管數量增加,每個導管末端開始形成沒有分泌腔的腺泡;到妊娠中期,腺泡形成分泌腔;妊娠后期,腺泡的分泌上皮細胞開始具有分泌機能,乳房的功能也達到了活動乳腺的標準狀態(tài)。
由于乳腺腺體發(fā)育受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催乳素等的調節(jié),所以乳腺腺體的充分發(fā)育要等到分娩之后,并且他的發(fā)育與卵巢的正常發(fā)育和周期性活動密切相關。當母牛分娩時,刺激下丘腦垂體分泌大量的催乳素,在催乳素的作用下腺泡開始分泌初乳,5~7天之后催乳素逐漸維持一定水平,乳腺也開始正常的分泌活動。母牛在干乳后的前15天內,衰老腺泡的主要部分遭到破壞并消失,同時細小導管大量減少。干乳一個月后,乳腺泡又重新慢慢增生,泌乳上皮細胞大量增長,為下一周期獲得較高的泌乳量做好準備。所以,為了使母牛乳腺有一個重新恢復的過程,必須有45~75天的干乳期。
2 乳區(qū)發(fā)育
乳區(qū)發(fā)育的均衡性指前乳區(qū)指數。前乳房發(fā)育一般小于后乳房。在優(yōu)良的乳牛品種中,前乳區(qū)指數一般在45%以上。如果前乳區(qū)指數低于40%,那么擠乳將受到不良的影響,增加乳房炎的發(fā)病機會。
乳頭的分布、形狀和大小并不直接決定乳牛的生產水平,但決定是否適合機械擠乳。乳牛的有效乳頭是4個,對稱的分布于每個乳區(qū)上,各乳頭間的距離為8~12厘米,乳頭間的距離為8~15厘米,如果乳房上有附乳頭,將影響擠乳衛(wèi)生,并破壞擠乳,故在犢牛時應剪去。據報道,采用機械擠乳,乳頭的形狀以圓柱狀較佳,最適宜的乳頭長度為7~9厘米,直徑為2~3厘米,過短過長,過細過粗都不利于機械擠乳。
3 乳的合成
乳是由脂肪、蛋白質、乳糖、礦物質、維生素和水等組成的。(www.nczfj.com)乳在乳腺泡的分泌細胞內合成的,然后分泌到乳腺泡腔中,經過導管系統(tǒng)運送到乳池。乳成分的前體物大部分來源于血液。大部分乳是由水組成,乳中的水分一部分直接來源于血液,一部分來源于乳腺泡內的液體。乳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長鏈脂肪酸和甘油直接來源于血液,短鏈脂肪酸則來源于血液的乙酸鹽和β-羥基丁酸鹽,在乳腺分泌細胞中合成。乳蛋白是由氨基酸合成,氨基酸直接來源于血液。合成乳糖的原料是葡萄糖,葡萄糖由血液進入乳腺分泌細胞后,一部分轉化為半乳糖,半乳糖再與葡萄糖結合生成乳糖。乳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由乳腺分泌細胞直接從血液中攝取的。
4 乳的分泌與排出
母牛在泌乳期間,奶的分泌量是連續(xù)不斷的,擠奶可排出乳房內積存的乳汁,剛擠完奶時,乳房內壓低,奶的分泌最快,隨著奶的分泌,儲存于乳池、導乳管、末梢小管和乳腺泡腔中的奶不斷增加,乳房內壓不斷升高,使奶的分泌逐漸變慢,這時如不擠奶,最后奶的分泌將會停止。
擠奶操作和犢牛吮吸時,使母牛乳頭和乳房皮膚的神經受到刺激,傳至神經中樞導致垂體后葉釋放催產素,經血液到達乳腺,從而引起乳腺肌上皮細胞收縮,使乳腺泡腔和末梢導管內儲存的奶受擠壓而排出,此過程稱排乳反射。排乳反射時奶牛在兩次擠奶之間分泌的乳,大量儲存于乳腺泡及導管系統(tǒng)內,小部分儲存于乳池,只靠擠奶的擠壓作用,只能擠出乳池中極小部分導管系統(tǒng)中的奶,而大部分儲存于乳腺泡及導管系統(tǒng)中的奶不能擠出,只有靠排乳反射才能擠出乳房內大部分或全部的奶。排乳反射的刺激包括對乳房和乳頭的按摩刺激,擠奶的環(huán)境條件等。排乳反射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一般不超過5~7分鐘。
乳牛的排乳速度與品種有關,不同品種的乳牛,由于乳房形狀和功能不一致,排乳強度也各不相同。排乳良好的乳牛在3~5分鐘之內即可完成擠乳,其排乳速度為2.0~2.5千克/分鐘;理想的在6~7分鐘之內完成,排乳速度為1.5~2.0千克/分鐘;排乳較差的為10~12分鐘,排乳速度為0.6~0.8千克/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