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犢牛期進行分期飼養(yǎng),對奶牛成年體型的形成、采食粗飼料的能力和產乳、繁殖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新生犢牛護理
1. 清除黏液
犢牛出生后,立即用清潔的軟布擦凈鼻腔、口腔及其周圍的黏液。對于倒生的犢牛,如果發(fā)現停止呼吸,應盡快兩人合作抓住其后肢倒提起來,拍打其胸部、脊背,以便把吸到氣管里的胎水咳出,使其恢復正常呼吸。隨后,讓母牛舔舐犢牛3~10分鐘(一般夏季時間長一些,冬季時間短一些),以利犢牛體表干燥和母牛排出胎衣,之后清除干凈犢牛被毛上的黏液。
2. 臍帶消毒
在離犢牛腹部約10厘米處握緊臍帶,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揉搓臍帶1~2分鐘,然后用消毒的剪刀在遠離腹部的一側把臍帶剪斷,無需包扎或結扎,用5%碘酒浸泡斷端即可。
3. 母犢隔離與哺食初乳
犢牛出生后,應盡快將犢牛與母牛隔離,以免母牛認犢之后不利于擠奶。母牛分娩后,應盡早擠奶,保證犢牛出生后盡快吃到初乳。如果母牛沒有初乳或初乳受到污染,可用其他產犢日期相近母牛的初乳代替,也可用冷凍或發(fā)酵保存的健康牛初乳代替。
犢牛先進次飼喂初乳的時間應在出生后1小時內,喂量一般為1.5~2.0千克,約占體重的5%,不能太多,否則會引起犢牛消化紊亂。第二次飼喂初乳的時間一般在出生后6~9小時。初乳飼喂4~5天,每天喂量不超過體重的8%~10%,分3~4次喂給;然后,逐步改喂常乳,日喂3次。初乳較好即擠即喂,以保持乳溫。適宜的乳溫為(38±1)℃。如果飼喂冷凍保存的初乳或已經降溫的初乳,應加熱到38℃左右再飼喂。初乳溫度過低會引起犢牛胃腸消化機能紊亂,導致腹瀉。初乳加熱較好采用水浴加熱,加熱溫度不能過高。過高的溫度會使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變性而失去作用,同時還容易使犢牛患口腔炎、胃腸炎。飼喂發(fā)酵初乳時,在初乳中加入少量小蘇打(碳酸氫鈉),可提高犢牛對初乳中抗體的吸收率。犢牛喂乳1~2小時后應給予35~38℃的溫開水,防止其因渴飲尿而發(fā)病。
二、哺乳期犢牛的飼養(yǎng)
哺乳期犢??赏耆猿H樽鳛槿占Z。但由于大量哺喂常乳成本高、投入大,現代化規(guī)模牛場多采用代乳品代替部分或全部常乳。特別是對進行育肥的奶公犢,普遍采用代乳料替代常乳飼喂。在更換乳品時,要有4~5天的過渡期。補飼飼料時量要由少到多。對于體質較弱的犢牛,應飼喂一段時間的常乳后再飼喂代乳品。
1. 哺乳量
犢牛哺乳期的長短和哺乳量因培育方向、環(huán)境條件、飼養(yǎng)條件不同而不同。傳統(tǒng)的哺喂方案是采用高奶量,即哺喂期5~6月,哺乳量600~800千克。實踐證明,采用傳統(tǒng)飼喂方案雖然犢牛增重較快,但對犢牛消化器官發(fā)育不利,而且加大了犢牛培育成本。所以,目前大多奶牛場已在逐漸減少哺乳量和縮短哺乳期。一般全期哺乳量300千克左右,哺乳期2個月左右?,F代化規(guī)模奶牛場,哺乳期45~60天,哺乳量200~250千克。
常乳喂量1~4周齡為體重的10%,5~6周齡為體重的10%~12%,7~8周齡為體重的8%~10%,8周齡后逐步減少喂量,直至斷奶。對采用4~6周齡早期斷奶的母犢,斷奶前常乳喂量為體重的10%,如果使用代乳品,喂量應根據產品標簽說明確定。使用代乳品時,(www.nczfj.com)應購買質量可靠的產品,一般不提倡養(yǎng)牛戶自己配制。
2. 犢牛的飼喂
飼喂常乳或代乳品時,必須做到定質、定時、定溫、定人。定質即必須保證常乳和代乳品的質量,變質的乳品會導致犢牛腹瀉或中毒。低質量的乳品不能為犢牛提供所需要的養(yǎng)分,還會導致犢牛生長發(fā)育緩慢、患病甚至死亡。定時即每天的飼喂時間要求相對固定,同時兩次飼喂應保持合適的間隔,這樣既有利于犢牛形成穩(wěn)定的消化酶分泌規(guī)律,又可避免犢牛因時間間隔過長暴飲或時間過短來不及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哺乳期一般日喂3次,間隔8小時。定溫是要保證乳品的溫度,牛乳的飼喂溫度和加溫方法應與飼喂初乳時一樣。定人即固定飼養(yǎng)人員,以減少應激和防止意外發(fā)生。經常更換飼養(yǎng)員,會使犢牛出現拒食或采食量下降等情況。同時,新更換的飼養(yǎng)員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熟悉牛的狀況,不利于犢牛疾病或異常情況的及時發(fā)現。
3. 早期補料
早期補飼干草的時間為7~10日齡,10~15日齡開始補喂少量精料,20日齡以后可開始飼喂優(yōu)質青綠多汁飼料。
干草補飼時可直接飼喂,但要保證質量,應以優(yōu)質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為主。補飼精飼料前必須進行調教,方法是將精料用溫水調制成糊狀,加入少量牛奶、糖蜜或其他適口性好的飼料,在犢牛鼻鏡、嘴唇上涂抹少量,或直接將少量精飼料放入奶桶底使其自然舔食,犢牛3~5天適應采食后,即可設置料盤,將精飼料放入任其舔食。開始每天喂給10~20克,以后逐漸增加喂量。犢牛30日齡時精飼料日喂量應達0.5千克左右,60日齡時精飼料日喂量應達到1千克以上。精飼料參考配方:玉米50%~55%,豆餅25%~30%,麩皮10%~15%,糖蜜3%~5%,酵母粉2%~3%,食鹽1%,礦物質元素1%,磷酸氫鈣1%~2%。在配制好的精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 1320微克/千克、維生素D 174微克/千克,并適當添加B族維生素、抗生素(如新霉素、金霉素、土霉素)、驅蟲藥。
斷奶前精飼料質量好壞決定早期斷奶成功與否,因此,養(yǎng)殖場應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配制或購買高質量的商品飼料。青綠多汁飼料,如胡蘿卜、甜菜等,飼喂時應切碎。青貯飼料應保證質量,不能飼喂發(fā)霉、變質、冰凍的飼料。
4. 早期斷奶
在我國當前飼養(yǎng)水平下,采用總喂乳量250~300千克、60日齡斷奶比較合適。對少數飼養(yǎng)水平高、飼料條件好的奶牛場,可采用30~45日齡斷奶,喂乳量在200千克以內。早期斷奶的時間不可一刀切,要根據飼養(yǎng)者的技術水平、犢牛的體況和補飼飼料的質量及其進食量確定。
三、斷奶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
1. 加強飼養(yǎng)
斷奶后,犢牛繼續(xù)飼喂斷奶前精、粗飼料。隨著月齡的增長,逐漸增加精飼料喂量。3~4月齡時,精飼料喂量增加到每天1.5~2.0千克,同時選擇優(yōu)質干草供犢牛自由采食。4月齡前,盡量少喂或不喂青綠多汁飼料和青貯飼料。4月齡以后,可改喂育成牛精飼料。母犢牛生長速度以日增重650克以上,4月齡體重110千克,6月齡體重170千克以上比較理想。很多犢牛斷奶后1~2周內日增重較低,同時表現出消瘦、被毛凌亂、沒有光澤等癥狀,這主要是斷奶應激造成的,不必擔心,隨著犢牛適應全植物飼料后,采食量增加,很快就會恢復。
2. 精細管理
斷奶后的犢牛,除剛斷奶時需要特別精心的管理外,以后對管理的要求相對降低。
斷奶后的母犢,如果原來是單圈飼養(yǎng)則需要合群,如果是混合飼養(yǎng)則需要分群。合理分群可以方便飼養(yǎng),同時避免個體差異太大造成采食不均。合群和分群的原則一樣,即月齡和體重相近的犢牛分為一群,每群10~15頭。
犢牛一般采取散養(yǎng),自由采食,自由飲水,但應保證水質良好和飼料新鮮、清潔衛(wèi)生,注意保持牛舍清潔、干燥,定期消毒。犢牛每天戶外運動時間應不少于2小時,但夏天要避開中午太陽光線強的時段,冬天要避開陰冷天氣,較好中午較暖和時進行戶外運動。
犢牛每月稱重并做好記錄,對生長發(fā)育緩慢的要查找原因。同時,定期測定體尺,根據體尺和體重來評定犢牛生長發(fā)育的好壞。目前已有研究認為,體高比體重對后備母牛初次產奶量的影響更大。荷斯坦母犢3月齡理想體高為92厘米,6月齡理想體高為102~105厘米。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肥城市安站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郵編:27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