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別稱草麻黃、華麻黃等,為麻黃科麻黃屬草本狀灌木植物,有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三種,高20-40厘米,木質(zhì)莖短或成匍匐狀,我國產(chǎn)于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陜西等地,具有較高的栽培價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麻黃的種植技術(shù)吧!
麻黃的生長習(xí)性
麻黃常生長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處,分布在濕度低水分較少的地區(qū),常組成大面積的單純?nèi)郝洌稍?31.6~42.6℃的極端氣溫條件下生存,兼有耐熱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極端生境條件下具有較大的生存概率。麻黃適宜在沙質(zhì)性土壤中生長,土壤與麻黃的分布和生長關(guān)系密切,表土0~20厘米的土壤基質(zhì)層對麻黃水平根的分布發(fā)育尤其重要,pH在8左右生長良好。
麻黃的繁殖技術(shù)
1、種子繁殖:麻黃多采用平畦播種育苗,選用成熟飽滿的種子,春季4月開始播種。條播開5厘米深的溝,行距30~40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播在溝中,細土覆蓋,鎮(zhèn)壓后,小水澆灌。點播穴距30厘米,每穴播種20粒左右,覆土3~5厘米,鎮(zhèn)壓和小水澆灌。種子發(fā)芽率一般為60~80%,7~15天出苗。
2、分株繁殖:麻黃也可分株繁殖,通常于秋季或春季解凍后將成年植株挖出,根據(jù)株叢大小分成5~10個單株,按行株距各30厘米開溝、栽種、覆土至根芽,將周圍土壓實后澆水,要精心管理,促進正常生長發(fā)育。
麻黃的種植技術(shù)
1、選用良種:我國藥用麻黃有11種,河西走廊主要的品種有中麻黃、木賊麻黃、草麻黃和膜果麻黃,其中中麻黃分布面積大、品位高、質(zhì)量好,為麻黃加工廠主要的收購對象,也是栽培的主要品種。
2、整地施肥:麻黃種植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養(yǎng)分的中性砂壤土較好。并在播前要深翻整地,深翻以40厘米為宜,達到深、細、平、實、勻。同時要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一般畝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5000千克以上,標準氮肥40~45千克,磷酸二氫鉀45千克。
3、精細播種:麻黃播前用30℃的溫水浸種4小時,進行催芽,播種可采用條播或穴播,播種深度為1.50~2厘米,播后蓋2厘米厚的河沙,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畝播量為300克,株行距為20厘米×20厘米。如果采用地膜覆蓋或育苗移栽,效果更好。
4、中耕除草:麻黃草是多年生植物,常伴生有許多雜草與麻黃爭水爭肥,這對麻黃的產(chǎn)量和含堿量影響極大,因此要結(jié)合中耕及時除草,每年松土3~5次,結(jié)合松土清除雜草3~5次。
5、適時采收:麻黃一般5~6月為旺盛生長期,9~10月為麻黃堿積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進行。種子直播麻黃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為宜,收獲后長出的再生株每兩年輪采一次較佳,采收時應(yīng)保留3厘米的蘆頭,以利于再生。
麻黃病蟲害防治
1、立枯?。郝辄S播前土壤用硫酸亞鐵每畝15kg澆灌消毒,幼苗出齊后,要立即噴施或灌施放線菌酮福美雙、百菌清2787、苯菌靈、抗枯寧或代森錳鋅等毛菌劑。隔兩周后再噴施一次,以后是否再施用,看幼苗染病情況而定。同時,易發(fā)病包要控制灌水量和灌水次數(shù),盡量不要在地下水位高或低回陰濕地育苗。
2、猝倒?。郝辄S猝倒病噴施百維靈、氨丙靈、地茂散等均有效,病情初發(fā)期噴施一次,兩周后再噴施一次。如病情蔓延面積較大,每5天噴施一次。
3、蚜蟲:麻黃蚜蟲發(fā)生期及時用殺蟲藥交替使用防治,可噴施50%殺螟松000~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速滅殺了乳油4000~000倍液,或滅蚜松、抗蚜威等殺蟲劑,噴藥間隔一周后再連續(xù)噴施一兩次,可消滅王害發(fā)生蔓延。
4、菟絲子:麻黃是強陽性植物,所以要堅決杜絕雜草的發(fā)生,對只有零星片狀菟絲子寄生的麻黃地可以將寄附有菟絲子的宿株用鐮刀割掉或連根拔除,如果有大片菟絲子出現(xiàn)危害時可用除草劑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