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瓜,學名毛節(jié)瓜(Benincasa hispida var. chieh-qua),屬于葫蘆科冬瓜屬的一個亞種,是我國的一種特產(chǎn)蔬菜,體型較小、果肉清香甜脆,老嫩果實皆可食用,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熱量低,雖有大冬瓜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卻無大冬瓜的冷利之患,既是養(yǎng)顏潤膚、美白減肥的理想食物,也是糖尿病、腎病、水腫脹滿以及體弱病愈者的最適蔬果。近幾年,隨著小冬瓜消費市場的北上推廣,浙江省小冬瓜種植面積也逐步擴大??偨Y了浙江省山地夏季小冬瓜優(yōu)質高產(chǎn)高效種植技術,供廣大種植者參考。
1 播期安排
每年7~10月,全國大部分蔬菜生產(chǎn)區(qū)都進入茬口交替時期,加上高溫干旱天氣的限制,全國大范圍出現(xiàn)蔬菜供應淡季。為此,可利用山區(qū)夏季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雨水不均的氣候特點,抓住高溫季節(jié)蔬菜市場缺口的好時機,發(fā)展夏季山地小冬瓜,一般安排4月下旬5月上旬播種,7~10月即可采收上市。
2 品種選擇
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小冬瓜品種很多。在選擇種植品種時,首先要考慮銷售市場對小冬瓜蠟粉、瓜色、瓜形、風味、單瓜質量等特征的消費喜好。其次,重點選擇那些早熟、雌花節(jié)率高、連續(xù)結瓜性好以及抗逆性強的品種。
3 田地準備
①準備工作 首先,利用冬春季節(jié)的土壤休閑期,深翻土壤,通過較長時間的雨水淋洗、低溫冷凍、太陽暴曬等對土壤消毒、殺菌殺蟲,同時改善土壤的透氣性、黏性與酸堿度等;其次,定植前一個月,提前做好田地的除草、翻地、灌水、水渠修繕等工作,提前半個月做好施肥、起壟、覆膜等工作。
②施足基肥 優(yōu)良小冬瓜品種普遍具有高產(chǎn)、生育期長、養(yǎng)分需求量大的特點,需要施足基肥。按每667 m2產(chǎn)量5 000 kg估算,每667 m2需用畜禽糞便類型的腐熟有機肥2 000~2 500 kg、三元復合肥(含N、P2O5、K2O各15%)50 kg、過磷酸鈣50 kg、硼砂2~3 kg,約3/4基肥用于準備起壟的地塊里,剩余1/4基肥施入壟溝。
③整地、作畦、蓋膜 浙江省山區(qū)夏季雨水豐欠不均,整地時建議作高壟深溝,利于旱灌澇排,一般壟寬約80 cm,溝寬約60 cm,壟高約15 cm,要求壟面和溝底盡量平整,以備夏季暴雨時節(jié)及時排灌。另外,山地夏季雜草多,為降低除草成本,推薦小冬瓜田地鋪蓋不透明地膜、地布,預防雜草。
4 育苗
4.1 催芽
小冬瓜種殼角質層發(fā)達、厚而堅硬,且合閉,導致發(fā)芽不僅慢而且極為不整齊,還很容易發(fā)生“漚種”現(xiàn)象。
為提高小冬瓜種子發(fā)芽率,首先用50~55℃熱水燙種15 min消毒,待水溫自然降至室溫;然后,換清水浸種4~6 h,撈出搓洗去掉種子表皮黏液后,用干毛巾吸掉種子表面水分,用擰干的濕毛巾包裹好種子,套塑料袋,置于30℃左右環(huán)境中催芽。建議采用變溫方式催芽,即 32℃約16 h、25℃約8 h,一般3~5天即可露白。
需要注意的是,包裹種子的毛巾不能太干或太濕,一般從水中撈出后擰到?jīng)]有水滴為合適。為避免種子和毛巾發(fā)霉,每天用清水將種子和毛巾清洗干凈,既保證了濕度,又改善了種子發(fā)芽環(huán)境的通氣性,利于種子呼吸,能夠顯著提高種子發(fā)芽勢。
4.2 育苗
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育苗。小冬瓜屬于喜溫喜光型作物,育苗環(huán)境溫度一般要求白天高于20℃、夜間高于10℃。溫度低時,可搭建小拱棚,覆蓋塑料布、草苫等進行保溫。在滿足最低溫度條件下,白天盡可能去掉苗床上的覆蓋物,增加光照與通風,避免弱光、高濕引發(fā)的徒長與病害。濕度過大容易引發(fā)徒長、根腐病、猝倒病等,育苗基質要求具有較好的保水性與通氣性,基質濕度控制在65%左右,簡單的判斷方法是用手輕握基質,有1~2滴水滴出,松開手后基質還是保持松散狀態(tài)。待苗出土后,基質濕度可稍微降低,約55%左右即可。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補充水分時較好從苗床底部灌溉,且盡量選晴天上午進行。這樣的水分補充方式,既可以促進根系發(fā)育與下扎,還能避免葉面澆水引起的土壤板結、植株徒長、倒伏甚至猝倒病。
5 定植
幼苗4葉1心時選擇陰天上午或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前1天,做好苗床的灌水工作,以便定植時幼苗根部基質易與育苗缽脫離。同時集中進行1次病蟲害防治工作,盡可能減少幼苗的病蟲攜帶量。定植株距需要根據(jù)種植模式?jīng)Q定,推薦雙行雙蔓“人”字架種植,株距50~60 cm,每667 m2種植
1 000~1 200株;也可行距3~5 m,株距50~60 cm,搭平架長季節(jié)種植,同時對架下土壤進行翻耕、淋溶、休整,利于下茬蔬菜種植。定植后立即澆灌含3‰尿素的定根水,促進緩苗與活棵。
6 整枝引蔓
定植后10~15天,小冬瓜開始抽蔓,植株生長速度包括側枝分生能力都明顯加快,莖基部很快出現(xiàn)3~5條側蔓。因為小冬瓜側蔓的雌花節(jié)率普遍高于主蔓,所以在主蔓長到5~7節(jié)時及早摘心,促側蔓抽生,每株保留2條健壯側蔓,采取雙蔓整枝方式,待蔓長至50節(jié)左右時打頂。雌花出現(xiàn)以前,瓜蔓以植株為中心貼地轉圈引蔓。待雌花出現(xiàn)后,用卷須、稻草秸稈或繩條逐步引蔓上架,每隔2~3天引蔓1次。1株小冬瓜一般會有50多張葉片,加上連續(xù)結瓜的承重力,因此選作支架和綁蔓的材料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冬瓜藤蔓生長快速特別是其側枝分生能力強,一般3~5天就需要整理1次藤蔓。而且隨著小冬瓜的陸續(xù)采收,需要逐步對已摘除果實或沒有掛果的老藤蔓進行落蔓整理。需要注意的是,葉片是制造植物生長所需有機養(yǎng)料的工廠,葉片的數(shù)量與質量是確保小冬瓜高產(chǎn)與優(yōu)質的重要保障,所以,修剪側蔓時,不要直接從根部修剪,較好每條側蔓保留1~2片葉后打頂。
7 授粉采收
大多數(shù)小冬瓜品種都為雌雄同株異花,雌花一定要經(jīng)過授粉才能結瓜。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加上小冬瓜雄花比例高且花粉又多又甜又黏,因此夏季山區(qū)的昆蟲活動量一般都能滿足小冬瓜授粉。如果需要人工輔助授粉,在早晨太陽升起后,摘取當日新鮮開放的雄花,將其花粉輕輕涂抹在需要授粉的雌花柱頭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