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蚯蚓的認識與利用已有很長的歷史,但規(guī)模生產、綜合利用方面,仍處于開發(fā)的初步階段。要使其快速發(fā)展,還須進一步認識蚯蚓的利用價值,以達到全面認識,綜合利用及增加效益的目的。
(一)用作飼料
1、配合量
蚯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鮮蚯蚓含8%一lo%,干蚯蚓為56%一66%。據美國文獻報道,蚯蚓蛋白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其中精氨酸為花生的2倍,色氨酸為動物血粉的4倍、牛肝的蚓投喂量不能超過日糧的20%。對雛禽喂蚓時間不宜過早,一般須出雛10天左右才可投喂鮮蚯蚓,投喂量不要超過日糧5%;3周齡以上時可增加至10》6;6周齡時可增加至159《。喂畜、獸類切忌直接投喂鮮蚯蚓,以蚯蚓粉或半熟蚯蚓為佳。由于蚯蚓體內含有一種7—蟻酸,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可引起消化系統(tǒng)麻痹而導致腸胃生化作用受抑,影響食欲,因此,蚯蚓投喂量不宜超過日糧的10%。對水產動物不可投喂死蚯蚓或經加工的死蚯蚓。因為,死蚯蚓能產生出一種溶解酶,可對蚯蚓體分解造成奇臭難聞,影響水質和水產動物的成活。
(二)醫(yī)藥上的應用
蚯蚓在醫(yī)藥中的用途很廣,我國民間早就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明代品牌醫(yī)學家李時珍認為:“蚯蚓性咸寒、無毒”,在《本草綱目》中記述歷代驗方達40余種。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了解蚯蚓可防治疾病。至今緬甸還用蚯蚓灰治療牙潰瘍、口瘡、刀傷的習俗。歐洲19世紀的百科全書中曾有用烤蚯蚓與面包同食治膽結石癥和有利于孕婦生產的記載。
蚯蚓最重要的醫(yī)藥價值是從蚯蚓體內提取蚓激酶(C—PPA),已受到國內外人士的關注和重視。蚓激酶也是一切特種水產動物較好的誘食劑和“性激素”助劑。
1.抗驚廒和鎮(zhèn)靜作用
蚯蚓的提取物質能對抗咖啡因引起的驚厥作用,表現出較好的鎮(zhèn)靜作用。國內應用蚯蚓湯和地皂丸治療癲癇取得明顯效果。山東萊陽精神病院用蚯蚓糖漿治療精神分裂癥取得了一定療效。用鮮蚯蚓糖漿治療乙腦恢復期嚴重精神障礙的,在服藥一個月后痊愈。
2.降血壓作用
用蚯蚓提取液制成的針劑給動物注射,均表現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也可用蚯蚓半提純品地龍B真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其降壓效率達90%。
3.對平滑肌的作用
蚯蚓有解熱鎮(zhèn)痙、通絡平喘、解表利尿的功用。利用蚯蚓制成的地龍注射液,治療支氣管哮喘,有顯著的舒張支氣管的作用。該注射液對正常支氣管平滑肌呈現松弛作用,并具有對組織胺所致的支氣管痙攣的解痙作用。說明該物質有抗過敏機制。應用蚯蚓粉或蚯蚓注射液治療無嚴重并發(fā)癥的支氣管患者和應用30%蚯蚓注射液進行穴位治療小兒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有效率達88%。這證明蚯蚓止咳平喘持久且緩解率高。
4,抗凝、溶解血栓功能
中醫(yī)藥認為蚯蚓具有活血、化淤之功能,在許多血栓病治療處方中占有很大比例。1983年國際血栓學會上,日本美恒首先報道,從蚯蚓中提取的可溶解血栓——蚓激酶,具有降低血纖維蛋白原、降低血液粘稠度、溶解血栓的作用。1987年,中科院生理所與江西某制藥廠協作,研制出國產蚓激酶(博洛克)口服制劑,北京宣武醫(yī)院等單位應用蚓激酶治療腦血栓、腦梗塞,總有效率為93.73%,顯效率為73.6%。最近上海華山醫(yī)院也報道使用蚓激酶療效好,副作用少。
(三)食品中的應用
蚯蚓作為食品,目前人們尚沒有這種習慣。但是,日本一些營養(yǎng)學家認為:“像蚯蚓這種營養(yǎng)價值高的動物,可能有一天會成為人類肉食的重要來源”。因為蚯蚓的蛋白質超過大部分動物肉的含量,而且在蛋白質的組成中,具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此外,還含9%一lo%具有鮮味的谷氨酸。
據外貿部門提供的信息,近年來,全球蚯蚓食品貿易每年以20%一25%的速度遞增,年貿易額高達20億美元以上。以蚯蚓為原料制作食品、糕點、菜肴及食療食品在日本、菲律賓,美國等國家極為暢銷。
我國河南、山東、河北、江蘇民間有在餛飩中添加蚯蚓的習俗,以增加鮮味和防止變質。新西蘭毛利人認為,蚯蚓是美味的好菜。南非吃油炸蚯蚓,日本用蚯蚓作餡餅;新幾內亞和非洲的居民有吃生蚯蚓的報道。美國一家食品公司用蚯蚓制作濃湯罐頭和蚯蚓餅干,最近有將蚯蚓烤干、磨成細粉,作為面包、蛋糕和其他食品的營養(yǎng)添加劑。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有關食品科研部門,也在研究把蚯蚓作為食品的原料。
隨著蚯蚓的人工養(yǎng)殖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加工方法的完善和食用習慣的改變,蚯蚓作為人類動物性食品之一,完全有可能成為今后開發(fā)的新資源高檔食品,發(fā)展前途遠大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