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鱉鰓腺炎俗稱鱉大脖子病、粗頸病等。大脖子病為病毒性疾病,傳染快,死亡率高。在幼鱉和成鱉的各個生長階段都可能發(fā)病。
其癥狀是:頸部腫大,頭部伸展不動,有時鼻孔出血,初期腹部有紅斑,后期消失發(fā)白,呈浮腫狀。最后爬向食臺或曬背處,長久不下水而死于岸上。剖檢可見頸部有纖毛狀組織突起并潰瘍、腐爛;肺、肝部病變,顏色不正常;腸道充血,有炎癥。
鱉鰓腺炎重在預(yù)防。內(nèi)服克血靈、甲魚復(fù)合添加劑、腸炎靈等,按說明使用,每隔15天,用藥3天~5天;外用甲魚速康B型、速效菌毒清、高效菌毒消等,按說明使用,春、秋季節(jié)每隔20天~30天,高溫季節(jié)每隔7天~10天,用藥2天。對池底淤泥超過50厘米、或2年~3年未干塘的鱉池,需進行清塘,每畝灑150公斤生石灰消毒。
對患鰓腺炎的鱉,應(yīng)立即治療。在發(fā)病初期,將病鱉集中隔離治療??诜?fù)方新諾明藥片,50克重的病鱉每只服半片,50克~200克的病鱉每只服2片;外用甲魚速康B型或精碘浸泡。同時使用卡拉或慶大霉素針劑,50克~100克重的病鱉每只用1/2支,150克~200克重的病鱉每只用1支。經(jīng)過治療,病鱉一般都能康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