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用良種
采用“早中熟早稻--中熟晚稻”品種搭配,早稻選用生育期在108天以內早雜品種,如潭兩優(yōu)143、德兩優(yōu)早895等,每畝大田用種量3公斤;晚稻選用生育期在112天以內的晚雜品種,如H優(yōu)518等,每畝大田用種量2公斤。
2.適期播種
根據大田茬口、天氣狀況、秧齡期、耕整沉實時間以及保證晚稻安全齊穗的要求,合理安排播期。早稻在3月20日左右播種,晚稻在6月25日左右播種。
3.浸種催芽
浸種前曬種1天,促進種子的呼吸作用和提高酶的活性,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還可殺死部分附著在稻殼上的病菌。曬種時勤翻動,不要曬傷稻種。浸種前用清水選種,把浮在表層的秕谷撈出,選留飽滿的稻種浸種催芽,防止機插秧播種過密而造成秧苗發(fā)病。
4.基質配制
按照40%機插秧專用母基質+60%自制營養(yǎng)土(體積比)配制成秧盤基質。自制營養(yǎng)土應及時曬干粉碎,PH值控制在5.5-6.5之間,播種前,先在盤內鋪基質約2厘米厚,播種后覆蓋基質約0.5厘米厚,以噴水后不見種谷為宜。
5.消毒殺菌
為防止機插秧爛秧死苗需抓好3次消毒殺菌:①種子消毒,結合第1次浸種,用2000-3000倍咪鮮胺溶液消毒,消毒液應高出種子表面3-5厘米;②基質消毒,播種時,用1000倍敵克松液噴霧(采用流水線播種的,消毒液溶于水中);③秧苗殺菌,揭膜時或一葉一心期用1000倍敵克松溶液噴霧。建議以上藥劑與甲基托布津、保治達等輪換使用,以提高殺菌效果。
6.化學調控
插秧機根據類型對苗高有不同要求,一般要求苗高不超過20厘米為宜,在秧苗一葉一心期時,每畝用15%多效唑110克噴霧,用過壯秧劑的,要適當減少多效唑用量。
7.秧田管理
早稻育秧采用有孔膜覆蓋的,不架拱,中間不煉苗,插秧前幾天揭蓋。秧田以濕潤管理為主,保持盤土不發(fā)白,缺水時可灌平硬盤底部。機插前3天要控水煉苗,防止床土過濕,影響起秧和插秧效果。機插前兩天噴施“送嫁藥”,早稻育秧選用吡蟲啉,晚稻選用吡蟲啉加三唑磷噴霧對水噴霧。采用大棚育秧的,嚴格按大棚育秧技術要求操作,應特別注意晴天棚內溫度急驟升高,要及時敞膜溫,防止燒苗。
8.大田準備
大田現整現插容易造成秧苗倒斜或漂秧,延長秧苗返青期,推遲分蘗。盡量選用履帶式耕整機整田,田面要整平,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防止大田整得過爛,爛泥田耕耙后應沉漿2-3天后再機插。用平整機平田后機插,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