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生趨勢
目前全市大面積油菜由南向北已陸續(xù)進入抽苔開花階段。白菜型油菜已開花,甘藍型油菜也已見花。今后將是對油菜產量威脅最大的油菜菌核病高發(fā)的時期。據各縣(市、區(qū))測報站調查分析,今年油菜菌核病仍將呈嚴重發(fā)生趨勢。
1、菌源充足
近幾年來油菜菌核病連續(xù)偏重至大發(fā)生,土壤中殘留的菌核多,菌源充足。由于去冬今春氣溫偏低,土壤中子囊盤抽生偏遲,大豐最早3月19日查見,比去年遲17天,比常年遲2天,3月24日系統(tǒng)調查,每平方米有子囊盤6.57個(0-19.8個);東臺3月25日查見,系統(tǒng)田當日每平方米有子囊盤0.3個;鹽都3月25日調查12塊田,每平方米有子囊盤0.42個(0-4);大豐3月24日調查15塊田,每平方米有子囊盤10.02個(0-81個);目前田間菌量與2005年接近,略低于常年。
2、品種感病
目前我市大面積種植的秦優(yōu)七號、寧油6號、史力豐等均是感病品種,占油菜面積的85%以上。油菜菌核病極易流行,近年來頻頻重發(fā)。
3、寒流凍害降低油菜的抗病力
由于去冬今春氣溫持續(xù)偏低,油菜苗情差,長勢弱,加上3月中旬末的寒流影響,油菜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葉片凍傷,莖稈扭曲,抗逆能力大大降低,極有利于病菌侵入。
今后,隨著氣溫進一步回升,將促進子囊盤大量萌發(fā)和子囊孢子侵入,若油菜開花結莢期間遇多雨、霧、露天氣,會更有利于病菌侵入,病害必將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