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別稱馬蹄、水栗、鳧茈等,為莎草科荸薺屬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色紫黑,肉質(zhì)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參”,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荸薺產(chǎn)地在哪里吧!
荸薺產(chǎn)地在哪里?
荸薺原產(chǎn)于印度,全球約150種,廣布于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為多。我國自西漢時已有栽培記載,目前有20余種和一些變種,主要分布于廣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洼地區(qū),河北部分地區(qū)也有分布。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zhèn)盛產(chǎn)高品質(zhì)荸薺,是中國最大的“荸薺之鄉(xiāng)”。廣西桂林市荔浦縣青山鎮(zhèn)是國家承認的“馬蹄之鄉(xiāng)”。廣東韶關(guān)地區(qū)的樂昌荸薺因其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和爽脆可口而品牌。此外還有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zhèn)也是荸薺產(chǎn)地,一直遠銷海外,聞名遐邇。
荸薺的生長環(huán)境
荸薺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繁殖采用球莖亦稱果球進行無性繁殖。喜溫愛濕怕凍,適宜生長在耕層松軟,底土堅實的壤土中。在栽培上要求有20~25厘米的耕作層,這樣既利于球莖的生長發(fā)育,又不致球莖深鉆,個體發(fā)育大小均勻整齊一致,也有利于掘收。耕層過粘,不利于球莖的膨大,腐殖質(zhì)過多,球莖的含糖量降低,甜味差。適宜在淺水中生長,在營養(yǎng)需求上,要求氮肥較少,磷肥較多。在整個生長期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荸薺的栽培品種
1、桂林馬蹄:廣西桂林市地方品種,株高100~120厘米,開展度20厘米。球莖扁圓形,高2.4厘米,橫徑4厘米,頂芽粗壯,二側(cè)芽常并立,故有“三枝桅”之稱。皮紅褐色,肉白色,單個重30克。以鮮食為主,也可熟食和加工,糖分較高,肉質(zhì)爽脆,品質(zhì)優(yōu)。生勢旺盛,抗倒伏力較強。6~7月用球莖育苗,苗期25天,生長期130~140天,畝產(chǎn)1500~2000公斤。
2、水馬蹄:廣東地方品種,株高70~90厘米,開展度15~20厘米。球莖扁圓形,高2厘米,橫徑2.5~3厘米,頂芽較尖長,皮黑褐色,肉白色。單個重10克。淀粉含量高,以熟食和制作淀粉為主。生勢旺盛,抗逆性較強,耐濕,不耐貯藏。6~7月用球莖育苗,苗期25天,生長期130~140天,畝產(chǎn)1500公斤。
3、韭薺:韭薺原產(chǎn)菲律賓,株高110~120厘米。球莖大,橢圓形,橫徑4厘米,縱徑2.6厘米,單個重25克,質(zhì)脆味甜,品質(zhì)好,以鮮食為主,畝產(chǎn)2000公斤以上。
4、孝感薺:孝感薺為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種,株高90~110厘米。球莖扁圓,亮紅色,平均單個重22克,皮薄,味甜,質(zhì)細渣少,以鮮食為主,品質(zhì)好。畝產(chǎn)1000~1500公斤。
5、蘇薺:蘇薺為江蘇省蘇州市地方品種,株高100~110厘米。球莖扁圓形,頂芽尖,臍平,皮薄,肉白色,單個重15克左右。適于加工制罐頭。畝產(chǎn)750~1000公斤。
6、余杭薺:余杭薺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縣地方品種,球莖扁圓形,頂芽粗直,臍平,皮棕紅色,皮薄,味甜,單個重20克左右。適于加工制罐頭和鮮食,畝產(chǎn)1000~1200公斤。
7、光洪荸薺:光洪荸薺為湖南邵東佘田橋鎮(zhèn)地方品種,由于光洪特殊的土壤,每年冬天出產(chǎn)的荸薺肉白、皮紅且薄,口感松脆,甘甜。大小適中。每年出產(chǎn)日期,游人搶購絡(luò)繹不絕,當?shù)厝擞址Q之為“慈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