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東北取消臨儲玉米收購,實行“市場化收購、價補分離”的第二年,但政策“余溫”繼續(xù)影響著市場心態(tài)。繼10月19日有關部門召開秋糧收購座談會后,市場傳聞今年國家將以預案的方式給予深加工企業(yè)補貼,明確中儲糧收購輪換數(shù)量和應急預案啟動條件。目前秋糧收購資金已到位,且市場傳聞東北部分區(qū)域玉米輪換已經展開,國家或正在踐行此前“始終在市”的諾言,但大部分地區(qū)秋糧價格底部恐尚未出現(xiàn)。
臨儲玉米拍賣正式收官
上周是我國臨儲玉米拍賣的最后一周,由于北方新糧上市漸成氣候,東北農戶惜售心理減弱,拍賣成交率終降至50%以下。當周我國臨儲玉米投放484萬噸(部分政策性糧食拍賣為日拍,按周一投放量計),成交230萬噸,總成交率47.51%,較前一周成交量減少45萬噸。
其中,定向銷售玉米無成交,分貸分還玉米成交10.4萬噸,中儲糧包干玉米成交219.5萬噸,拍賣以來累計成交5747萬噸。至此,本年度我國玉米臨儲拍賣告一段落,理論推算臨儲玉米結余庫存1.78億噸。
其中,2013年以前糧源所剩無幾,2014年糧源5270萬噸,2015年糧源未參與拍賣,結余1.25億噸。
今年央企“始終在市”或兌現(xiàn)
早在今年秋季東北玉米收獲之前,黑龍江省有關部門已經提出繼續(xù)發(fā)揮央企在市場化收購方面的引導作用,組織中央企業(yè)早入市、始終在市,繼續(xù)在該省實行中央一次性儲備玉米收購,適時適價入市。正因如此,國慶節(jié)后玉米市場出現(xiàn)一波看漲浪潮,甚至出現(xiàn)“政府托底、價格飛起”的論調。
10月中旬有市場消息稱,今年深加工玉米補貼將以預案方式出現(xiàn),啟動條件是“玉米價格必須下跌到一定程度”;同時,中儲糧明確只收400萬噸輪換玉米,另外有300萬噸應急預案,啟動條件同深加工補貼。
可見,今年中儲糧輪換玉米收購量將僅為去年2000萬噸的二至三成,大量上市玉米需要市場消化,但“一定程度”將是市場介入的有利時機。
與此同時,近日隨著東北玉米收獲完成并陸續(xù)上市,農發(fā)行下發(fā)《關于做好2017年秋糧收購信貸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支持秋糧收購工作。通知稱,已準備秋糧收購資金貸款2000億元,計劃收購秋糧2100億斤,其中計劃支持收購1000億斤玉米(約合5000萬噸)、1000億斤稻谷和100億斤其他秋季糧油品種。但值得注意的是,農發(fā)行除了保障政策性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積極做好市場性糧油收購信貸工作以外,還將加快完善信用保證基金機制,更高效地使用政府資金。
深加工企業(yè)維持較高利潤
10月下旬以來,國內玉米淀粉價格有所反彈,玉米酒精價格高位堅挺,企業(yè)盈利可觀。截至目前,吉林企業(yè)每生產1噸玉米淀粉理論盈利約190元,山東企業(yè)每生產1噸玉米淀粉盈利約165元。黑龍江西部每生產1噸玉米酒精理論盈利約為900元。
隨著東北農戶惜售心理改觀,北方玉米集港量增加,糧價下跌,新季玉米一輪上市小高峰能否真正出現(xiàn)引人關注,且將影響行業(yè)整體生產成本。當然,對于今年深加工企業(yè)補貼問題,此前已有傳聞,需玉米價格跌至一定水平方可啟動,值得期待。
展望后市,10月臨近尾聲,我國新玉米已正式登上舞臺。在今年國家有托底、市場收購有主體的背景下,廣大農戶可吃下“定心丸”(糧價很難低于去年低位水平),加之今年東北玉米整體品質提升,更利于農戶保管儲存,對于保障農民收入大有裨益。
同時,與去年相比,今年中儲糧輪換玉米計劃收購量不及去年,深加工企業(yè)補貼可能也將明顯低于去年水平,但從有關部門在儲糧設施、資金準備等情況來看,今年“央企始終在市”的說法正在兌現(xiàn)中,換句話說,國家應對糧價過度下跌的能力正在增強,這也是此前判斷東北玉米價格很難跌破去年水平的依據之一。當然,無論是中儲糧啟動輪換,還是國家啟動補貼,均需價格跌至一定水平,顯然目前大家還在“等待”?!?/span>
中國養(yǎng)殖致富網為您提供一手農業(yè)新聞資訊,農業(yè)曝光。 本網站刊載的資訊由網友提供分享,資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表示中國養(yǎng)殖致富網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建議。轉載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