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名】巴戟、巴吉天、戟天、巴戟肉、雞腸風、貓腸筋、兔兒腸。
【習用名稱】土元、地鱉蟲(地鱉);金邊地鱉蟲(冀地鱉),庶蟲。
【性狀】呈扁平卵形,長1.3~3cm,寬1.2~2.4cm。前端較窄,后端較寬,背部紫褐色,具光澤,無翅。前胸背板較發(fā)達,蓋住頭部;腹背板9節(jié),呈覆瓦狀排列。腹面紅棕色,頭部較小,有絲狀觸角1對,常脫落,胸部有足3對,具細毛和刺。腹部有橫環(huán)節(jié)。質(zhì)松脆,易碎。氣腥,略具焦臭。味微咸。
【性味與歸經(jīng)】咸,寒;有小毒。歸肝經(jīng)。
【功能與主治】破瘀血,續(xù)筋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jīng)閉,癥瘕痞塊。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孕婦禁用。
【貯藏】置干燥處,防蛀。
【藥方選錄】
1.治療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營衛(wèi)氣傷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十分(蒸)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干地黃十兩干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地鱉蟲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金匱要略》大黃蟅蟲丸)
2.治療產(chǎn)婦腹痛腹中有干血著臍下亦主經(jīng)水不利: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地鱉蟲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金匱要略》下淤血湯)
3.治療重舌滿口不得語:地鱉蟲七枚(微炒)鹽一兩半.以水一大盞同煎五、七沸.含令吐勿咽日三、五上.(《太平圣惠方》煎含蟅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