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一份不合格肥料名單卻讓人笑不出來。僅山東就有49家大中型企業(yè)的肥料被抽檢出不合格,其中包括SKF/SDL等大型農化生產企業(yè),問題大多集中在含量不足、標示不合格等。知名企業(yè)尚且如此,更不要提中小型農資企業(yè)了。
?。??合格率是可以爭取的么?)
也許有人會說,少個一點兩點的含量,對農民種植沒有太大的影響,可以被原諒;包裝稍微夸大一下,主要是吸引注意力,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這樣的事情無關大小多少,而關乎道德。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道德法庭,正如“辱母殺人案”中多數(shù)人都支持殺人者輕判,制假售假坑農害農之罪無關損害程度,而關乎是否明知故犯。
而在我們農資行業(yè),偷含量、夸大宣傳等已經成為行業(yè)的“共識”。一位農資公司老總面試業(yè)務員,還沒等他發(fā)問,業(yè)務員就先發(fā)問:您給我?guī)讉€含量?給經銷商幾個含量?給自己留幾個含量?
還沒等這位老總反應過來,業(yè)務員看這位老總不懂行,連招呼都沒打就揚長而去,后來這位老總才明白,原來業(yè)務員說的意思就是廠家做的化肥能偷幾個含量,如果不偷含量的話,廠家沒利潤,經銷商沒利潤,業(yè)務員自然也就沒興趣。
“被侮辱”還是自取其辱?
對農資來說,不管是化肥、農藥、種子、農機還是地膜,其最終的目標客戶都是農民,那為什么農資行業(yè)沒有出現(xiàn)做全部產品的農資人群體,也許以前有人嘗試過,但基本上都作死或者轉型做單品類了。
我們常見的現(xiàn)象是,做化肥的就做化肥,做農藥的就做農藥,做種子就做種子。即使有化肥農藥種子都做的,也不敢把全部的產品賣給一個農戶。這是為什么?
一位農資經銷商直言:“不做全系產品,已經成為農資業(yè)的‘潛規(guī)則’,主要目的在規(guī)避風險。遇到問題,我們有話說。
賣化肥的推給賣農藥的,賣農藥的推給賣種子的,賣種子的推給賣化肥的,沒辦法,誰也不想賠償農民的損失?!蹦?,農民的損失由誰來承擔?這種現(xiàn)象長此以往,在農民的心里,農資人就變成了“收錢的時候笑臉相迎,出了問題一推了之”的“奸商”形象。
許多農資人都在抱怨農民買化肥農藥動輒就賒,不給錢還讓送到家里,等收賬的時候,找各種理由拖來拖去。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蓖恚叭枞苏?,人恒辱之”。我們農資人改革開放這幾十年,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把自己做到了這種境地,怨不得別人。
面對侮辱,我們有能力說“不”
農資,作為緊密依附農業(yè)這個產業(yè)生存的“特殊行業(yè)”,作為服務農民單一群體的“服務行業(yè)”,明確自己的位置至關重要,我們是服務農業(yè)的一個行業(yè),服務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理由。
豐信農業(yè)總經理董金鋒在一次講座中說:“農資將死,服務永生”,正是對我們這個行業(yè)未來趨勢的清晰判斷。要改變“農資”在農民心中的惡劣形象,必須從服務開始,并貫徹始終。
馬云說:“眼睛盯上自己,自己門口的客戶都沒做好,就想做大做強,那是做不起來的。做生意,不要先想著做大做強,掙多少錢?而應該先想著做好自己的服務,做好門前的客戶,做好自己的口碑。
心里想著外面的客戶,想著未來,這樣腳踏實地地做,才會做下來。每天要對客戶多了解一點,每天要對客戶服務得好一點,每天把自己放在客戶的角度上面去做,這個才是較高的真諦。”
這段話,講的是如何做生意,適用于所有行業(yè),對農資來說,服務就是幫助農民種好地,管理好莊稼。如果抱著賣化肥和農藥賺錢的心態(tài)去做服務,這不是真正的服務,我們依然無法擺脫“奸商”的形象。
科技的進步、產品的更新、激烈的競爭,海量信息讓農民擁有更大的購買權,有太多誘惑,讓農民去更換服務商。
農資經銷商也需要升級自己的觀念和思路,傳統(tǒng)的客戶服務已經不適合時代的要求了,我們需要樹立“客戶成功”的理念。把農民省心省事增產增收的目標當成我們的目標,不斷的優(yōu)化產品和服務內容,最終,您收獲的,是最忠誠的支持者。
(191農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