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津瑋)深圳作為一座沿海城市,新鮮的水產一直是吃貨們的心頭好。那么你關注水產的安全嗎?你一般去哪吃海鮮?這些水產是不是從正規(guī)渠道采買?是否含有違禁成分?
對此,深圳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和深圳新聞網聯(lián)合發(fā)起“食品抽檢你話事”系列第四期調查《抽檢哪里的海鮮你說了算》,根據(jù)網友的投票和提供的信息,抽檢人員在日常抽檢中對部分市場進行了著重抽檢。
海鮮是市民餐桌上的???nbsp一般都為自己烹調
深圳市場上擁有豐富的海鮮,市民食用海鮮的頻率如何呢?根據(jù)調查,市民食用海鮮的頻率以每周1-2次占比最大,占43%;27.41%的市民每月吃1-2次,排第二;排第三的為每天都吃,占比15.66%;與朋友聚會偶爾吃吃則排第四,占比13.15%;從來不吃最少,占比0.42%,排第五。
關于市民一般在哪里吃水產,占比較高的是自己購買烹調,53.99%;沿海海鮮街則排第二,24.06%;海鮮酒樓占21.96%。
市民最常去菜市場購買海鮮 
在《市民一般在哪里購買水產?》一題中,大部分市民選擇在菜市場購買,占比41.82%;第二是去海鮮批發(fā)市場,占比34.55%;在超市購買、去海邊向漁民購買、網購生鮮依次占比18.32%、4.62%、0.7%。
據(jù)抽檢人員介紹,平時抽檢的場所包括有水產批發(fā)市場、菜市場、超市以及水產養(yǎng)殖基地等場所。對于傳統(tǒng)實體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市場在商品的抽驗過程當中,監(jiān)管人員可以面對面完成直接取樣、封樣等一系列流程,那么在虛擬的場所如何對網絡銷售食品進行質量監(jiān)管呢?執(zhí)法人員解釋,網購生鮮食品一般通過網購樣品進行抽檢。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jiān)管部門都可以通過網絡購樣進行抽檢,規(guī)定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對抽檢結果需承擔責任,檢驗結果表明食品不合格時,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停止生產經營,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抽檢發(fā)現(xiàn)養(yǎng)殖場的水產合格率較高
那么市民購買海鮮的這些場所的水產合格率又是怎么樣的呢?根據(jù)1月至10月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報告我們發(fā)現(xiàn),生產基地(漁港、養(yǎng)殖場)的合格率較高,今年1月到10月份的抽檢中都保持100%的合格率,而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合格率則波動較大,在80%-95%之間波動。
而在今年10月份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報告中,抽檢人員也對10個區(qū)的各個養(yǎng)殖場、農貿市場、批發(fā)市場、超市進行了抽檢,共提取了280份的樣品,其中坪山區(qū)、大鵬新區(qū)、龍華區(qū)、鹽田區(qū)抽檢的樣品全部合格,合格率達到了100%,龍崗區(qū)、羅湖區(qū)、光明新區(qū)、寶安區(qū)、福田區(qū)、南山區(qū)則均有發(fā)現(xiàn)不合格的樣品。
水產合格率穩(wěn)定在90% 貝類合格率最低
根據(jù)調查,市民最希望檢查的類別中,最多市民希望檢查的是鮮活養(yǎng)殖蝦類,占比70.07%;排第二的是鮮活養(yǎng)殖魚類,占比61.12%;排名第三的是貝類,占比36.64%;排第四的是冰鮮海產品類,占比34.55%;排名第五的是蟹,占比12.87%。
那么這些市民關注的水產種類他們的合格率如何尼?根據(jù)2017年1-10月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報告顯示,養(yǎng)殖魚類和養(yǎng)殖蝦類的合格率每月均保持在80%-100%之間,但貝類都合格率則不太穩(wěn)定,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合格率甚至低至34.5%和22.6%,但在之后的抽檢中水產的合格率正在不斷攀升,至今年10月合格率已經回升到了86.7%。但總體來說,水產的抽檢情況是相對穩(wěn)定,總體合格率穩(wěn)定在85%-95%之間。
 
為什么貝類合格率相對偏低?
為什么貝類的合格率一直偏低呢?專家介紹,因為貝類是比較低級的軟件動物,人工養(yǎng)殖的存活率較低,氣溫一旦上升,就極易滋生病菌、微生物,尤其在運輸環(huán)節(jié),養(yǎng)殖密度增大,貝類死亡率迅速上升,商家可能增加藥物進行殺菌、保鮮。而氯霉素和硝基呋喃類藥物都是廣效性抗生素,價格較低廉且療效佳,因此被廣泛濫用于水產養(yǎng)殖業(yè)。此外,貝類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比較差,這些藥物極易在體內產生累積,所以很容易在抽檢中不合格。
市民關注的這些抽檢項目 我們都抽檢了
您最希望檢查水產品的哪些指標一題中,62.66%的市民希望了解魚蝦類恩諾沙星、環(huán)丙沙星是否超標,占比先進;第二位是魚蝦類孔雀石綠是否超標,占比52.73%;48.25%的市民選擇貝類、海鮮類的鉛、鎬、汞等重金屬是否超標;30.91%的市民選擇是否含有硝基呋喃代謝物;21.82%的市民選擇貝類氯霉素是否超標;15.52%選擇水產中是否含有四環(huán)素類,9.79%的市民選擇無機砷是否超標。
根據(jù)水產品檢測項目和檢測依據(jù)我們可以看到,水產的主要檢測項目包括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代謝物(魚類)、硝基呋喃代謝物(蝦類)還有氯霉素,市民希望檢查的指標基本都得到了檢查。
為什么我們要抽檢氯霉素和硝基呋喃? 專家一一解答
專家向記者介紹,氯霉素對人體造血系統(tǒng)的毒性極大,能使白細胞減少,影響紅細胞的成熟,容易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癥,可損害視力,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癥,使眼瞼粘連及產生角膜瘢痕。而且對老年人、新生兒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影響更大。但氯霉素在肝內代謝率很高,對肝功能有障礙者適當減量(成人每日不超過1.0 g)或盡可能不用。假如貝類檢出氯霉素含量為1 mg/kg(屬較高含量),成人每日食用1000 kg才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而硝基呋喃類藥物除了會對肝、腎造成損傷外,同時具有致癌作用和致畸、致突變效應。其中,呋喃它酮(其代謝物為AMOZ)為強致癌性藥物,呋喃唑酮(其代謝物為AOZ)為中等強度致癌藥物。長期使用上述抗生素容易造成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引起動物內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并在動物體內造成殘留,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而過量或長期食用含這兩類抗生素藥物殘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引起各種慢性和蓄積性毒性,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