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是新季玉米貿易的高峰期,農戶收割銷售、貿易商收購轉運、廠商儲備庫存,多重市場力量摻雜其中,玉米價格極為敏感。
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四季度港口平艙價格均受到新季玉米上市的沖擊。不過,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國慶節(jié)之前港口價格都較為堅挺,新季玉米的沖擊后移。其一,東北地區(qū)玉米開秤價格較高,市場看多情緒濃厚,抑制了港口玉米價格的回落;其二,收割前期,玉米到港量較小,到港成本較高。究其根本,還是本年度供應缺口明顯,價格受到支撐。
新季玉米集中上市,近月合約承壓
本年度玉米生產情況良好,盡管面積調減較多,但單產恢復對總產量有略微彌補。在主產區(qū)域,農戶對于新糧開秤價格較為滿意,銷售意愿良好。按照農戶的售糧習慣,今年他們會在四季度將新季玉米銷售完畢。
根據(jù)相關機構統(tǒng)計,四季度黑龍江新投產的深加工企業(yè)共7家,玉米年度總加工量在468萬噸。新產能投產勢必增加玉米需求,但迫于新季玉米集中上市,短期補庫需求得以滿足,不存在供應緊張的問題。
深加工產能提升,遠月合約受支撐
產區(qū)玉米收購價格相對較低,淀粉利潤空間更大,加之淀粉企業(yè)受到玉米市場化改革的提振,去年起開工率大幅提升,今年的開工率更是位于歷史高位。其中,東北地區(qū)開工率超過80%。東北地區(qū)淀粉原有產能在四季度儲備庫存后,明年的新產能還有較大的補庫需求。彼時,需求推動,玉米價格將有一波上漲行情。
除了淀粉行業(yè),東北地區(qū)深加工企業(yè)在氨基酸等增長潛力較大的產業(yè)有布局意向。同時,受燃料乙醇推廣政策的影響,國內玉米酒精產能有望被更加充分地利用起來。
盡管當前玉米供應寬松,但到5月合約交割之時,玉米供應勢必收緊。
總的來說,價格不論如何波動終究會回歸于供需的平衡,對于1月合約來說,市場供應相對寬松,頂部空間有限,而臨儲拍賣出庫前交割的5月合約將處于供應緊張的焦點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近月合約變動將與現(xiàn)貨價格走勢緊密關聯(lián),遠月合約走勢則取決于明年的供需格局和政策走向。
(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