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治花生葉斑病、瘡痂病等病害。當(dāng)病葉率達到10%時,每畝用17%唑醚·氟環(huán)唑懸浮劑45毫升,或3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愛苗)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百泰)60克,隔10~15天噴1次,共噴2次。上述藥劑要交替施用,噴足淋透。多雨高溫天氣注意搶晴噴藥,如噴藥后遇雨,要及時補噴。
二、防治以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和棉鈴蟲等地上害蟲。對播期早的春花生,根據(jù)蟲情,在7月初花生下針期,選用30%辛硫磷微囊懸浮劑、或30%毒死蜱微囊懸浮劑等1000倍液灌墩;或按上述藥劑有效成分100克/畝拌毒土,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濕潤時,將藥劑集中而均勻地施于植株主莖處的土表上,可以防治取食花生葉片或到花生根圍產(chǎn)卵的成蟲,并兼治其它地下害蟲。在二代棉鈴蟲發(fā)生為害初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1~3齡幼蟲,使用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25~30毫升/畝,或5%氟啶脲乳油110~140毫升/畝,加水1000倍噴霧,棉鈴蟲3齡后,使用15%茚蟲威懸浮劑10~18毫升/畝,加水稀釋1000~1500倍噴霧,以上藥劑均可兼治甜菜夜蛾。大力提倡使用殺蟲燈、性誘劑誘殺金龜甲、棉鈴蟲、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蟲。
三、防治花生薊馬和葉螨的為害。天氣干旱有利于這兩種害蟲發(fā)生蔓延,可使用60克/升 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加水稀釋1500倍葉面噴霧防治。四要及時防控黃曲霉毒素污染。在加強病蟲害防治的基礎(chǔ)上,花生生長后期遇旱要適度灌溉,保持適宜的土壤水分,還要做到適時收獲,及時干燥,有效防控黃曲霉毒素污染。
(韓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