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間的俗稱是飯鏟頭、吹風(fēng)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dá)2米。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產(chǎn)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hù),孵化期約50天。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cè)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fā)出'呼呼'聲,借以恐嚇敵人。
??多數(shù)種類的頸部肋骨可擴(kuò)張形成兜帽狀。盡管這種兜帽是眼鏡蛇的特征,但并非所有種類皆密切相關(guān)。
? ??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征是其頸部皮褶。該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cè)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fā)出'呼呼'聲,借以恐嚇敵人。事實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頸部,而眼鏡蛇只是更為典型而已。眼鏡蛇的顏色多樣,從黑色或深棕色到淺黃白色。與沒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折疊,因而相對較小。多數(shù)眼鏡蛇體形很大,可達(dá)1.2-2.5米長眼鏡蛇毒液為高危性神經(jīng)毒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