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介 黃菖蒲 Iris pseudacorus L. 學(xué)名:Iris pseudacorus
別名:黃花鳶尾、水生鳶尾
科屬:鳶尾科鳶尾屬
黃菖蒲是水生花卉中的驕子,花色黃艷,花姿秀美,如金蝶飛舞于花叢中,觀賞價值極高。適應(yīng)范圍廣泛,可在水池邊露地栽培,亦可在水中挺水栽培,效果很好。其拉丁種名pseudacorus 是由pseudo和acorus復(fù)合而來的,其中acorus是菖蒲屬的屬名,而pseudo有“假的”、“像…的”之意,復(fù)合起來就是“像菖蒲的”、“假菖蒲的”,指黃花鳶尾植株的形態(tài)和菖蒲屬植物很相像。
黃菖蒲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有少量老葉殘留的纖維,根狀莖粗壯,直徑可達(dá)2. 5厘米,斜伸,節(jié)明顯,黃褐色;須根黃白色,有皺縮的橫紋。基生葉灰綠色,寬劍形,長40—60厘米,寬1. 5—3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鞘狀,色淡,中脈較明顯。花莖粗壯,高60—70厘米,直徑4—6毫米,有明顯的縱棱,上部分枝,莖生葉比基生葉短而窄;苞片3—4枚,綠色,膜質(zhì),披針形,長6. 5—8. 5厘米,寬1. 5—2厘米,頂端漸尖;花黃色,直徑10—11厘米;花梗長5—5. 5厘米;花被管長1. 5厘米,外花被裂片卵圓形或倒卵形,長約7厘米,寬4. 5—5厘米,爪部狹楔形,中央下陷呈溝狀,有黑褐色的條紋,內(nèi)花被裂片較小,倒披針形,直立,長2. 7厘米,寬約5毫米;雄蕊長約3厘米,花絲黃白色,花藥黑紫色;花柱分枝淡黃色,長約4. 5厘米,寬約1. 2厘米,頂端裂片半圓形,邊緣有疏牙齒;子房綠色,三棱狀柱形,長約2. 5厘米,直徑約5毫米?;ㄆ?月,果期6—8月。原產(chǎn)歐洲。云南省有些園圃中引種;我國各地引種栽培,喜生于河湖沿岸的濕地或沼澤地上。





黃花鳶尾是多年生濕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莖短粗。葉子茂密,基生,綠色,
黃菖蒲
長劍形,長60--100厘米,中肋明顯,并具橫向網(wǎng)狀脈 。花莖稍高出于葉,垂瓣上部長橢圓形,基部近等寬,具褐色斑紋或無,旗瓣淡黃色,花徑8厘米。蒴果長形,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種子褐色,有棱角?;ㄆ?--6月份。地理分布 原產(chǎn)于南歐、西亞及北非等地,現(xiàn)在世界各地都有引種。
生長習(xí)性 適應(yīng)性強,喜光耐半陰,耐旱也耐 濕,砂壤土及粘土都能生長,在水邊栽植生長更好。
黃菖蒲
生長適溫15--30℃,溫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長。在北京地區(qū),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莖地下越冬,極其耐寒。花語 黃菖蒲花語:信者之福..
黃菖蒲,信者之福(15張)
繁殖[2]黃菖蒲主要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播種繁殖,6—7月份,種子成熟,采后即播,成苗率較高,干藏種子播前用溫水浸種半天,床土用營養(yǎng)土較好,發(fā)芽適溫18—24℃,播后20—30天發(fā)芽。實生苗2—3年開花。分株繁殖,春、秋季進(jìn)行較好,將根莖挖出,剪除老化根莖和須根,用利刀按4—5厘米長的段切開,每段具2個頂生芽為宜。也可將根段暫栽在溫沙中,待萌芽生根后移栽。
養(yǎng)護(hù)管理 盆栽觀賞的,盆栽土以營養(yǎng)土或園土為宜,分株后極易成活,盆土要保持濕潤或2—3厘米的淺水。水邊或池邊栽種,栽后要覆土壓緊,防止水浪花沖走或魚咬食,影響扎根。擺放或栽種場所要通風(fēng)、透光,夏季高溫期間應(yīng)向葉面噴水,生長期間應(yīng)施肥2—3次,以腐熟餅肥或花卉復(fù)合肥為主。冬季及時清理枯葉。盆栽和地栽苗,每二年分栽一次為宜,起到繁殖更新作用。
病害防治 黃菖蒲病蟲害不多。高溫干旱的夏秋季節(jié),于葉片初發(fā)銹病時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噴灑;用20%殺滅菊酯乳油噴殺葉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