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葉較密,對生,無柄,基部稍抱莖,長橢圓形至線形,長l.2-2.8厘米,寬0.4-0.8厘米,先端鈍,全緣,葉面密布透明腺點,邊緣散生黑色腺點。兩歧狀聚傘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端,多個組成項生圓錐花序;萼片5,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有黑色腺點;花瓣5,黃色,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和花藥均有黑色腺點;蒴果長圓狀,開裂,內含多粒種子,種子細小,圓桶形,黃褐色?;ㄆ?—8月,果期9-10月。
(二)生長習性
原野生于海拔800-2100米的山地灌叢、草叢及路旁,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耐寒,長江以南露地可越冬。喜生于陽坡地,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利用零星隙地栽培。種子具光敏特性,為喜光照的種子,發(fā)芽適溫15-20℃,發(fā)芽率為60%以上,溫度適宜4-5天發(fā)芽。
栽培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避風、土層深厚的山坡和丘陵地,或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進行種植。每667平方米施土雜肥3000~4000kg,然后將地深翻20cm,整平、耙細,做成寬1m的畦,或順山勢做成80~100cm寬的條形田,以備播種或移栽。
二、繁殖 1.種子繁殖。①清明前后,選飽滿的新種,在25~30℃的溫水中浸泡4小時,然后撈出,待種子溫度下降后播種。在整好的畦內,按行距15~20cm開1cm深的溝,將種子摻細沙均勻撒于溝內,覆土。保持畦面濕潤,半月左右即可出苗。②封凍前直接用干種播種。每667平方米用種1.5~2kg,苗高10cm時,按株距5~10cm定苗。于秋季封凍前或第2年春4月移栽。在整好的地內按行距1~1.5m、株距1~1.2m挖深、寬各為30cm的穴。每穴內栽1~2株,填土至半坑時,將樹苗向上提一提,使根伸展,然后覆土填平,再澆水,待水下滲后,再覆上一層細土,以利保墑。
2.壓條繁殖。將母株下垂的枝條彎下,將中間壓入土中,使之生根,長成新株,第二年春將枝條剪斷,使之與母株脫離,再挖出移栽。
連翹的功效:
中藥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蒙藥味苦,性涼。清“協(xié)日”,止瀉。 主治:中藥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fā)熱,心煩,咽喉腫痛,斑疹,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熱淋。蒙藥治黃疸,腸刺痛,“協(xié)日”病,腸熱。
連翹藥理作用:
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熱、鎮(zhèn)痛、強心、利尿、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血壓、抑制彈性蛋白酶活力、抗內毒素等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于癰疽,瘰疬,乳癰,丹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溫熱入營,高熱煩渴,神昏發(fā)斑,熱淋尿閉;常用連翹治療急性風熱感冒、癰腫瘡毒、淋巴結結核、尿路感染等癥,為雙黃連口服液、雙黃連粉針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連草解熱口服液、銀翹解毒沖劑等中藥制劑的主要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