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鮮山蕨菜
[1]
產(chǎn)地:遼寧省、湖南省等
性味:甘、寒澀、無毒。
歸經(jīng):入大腸、膀胱。
功效:清熱解毒,安神利尿。
主治:痢疾,脫肛。[2]
特產(chǎn)簡介
山蕨菜是野生蕨類植物的嫩芽,幼葉統(tǒng)稱蕨菜,山蕨菜為其大宗品種之一,
山蕨菜菜肴
[3]又稱“龍頭菜”、“吉祥菜”,當?shù)厝私兴?ldquo;貓爪子”菜。蕨菜幼苗小而尖,卷曲地向內(nèi)彎抱著,形似貓爪狀,呈青綠色,成熟后便伸開。葉柄黃褐色,可達一至二尺長;根狀莖在地下橫生,外面長一層黑褐色茸毛,內(nèi)含大量優(yōu)質(zhì)淀粉,可提制蕨粉。[4]
形態(tài)特征
山蕨菜為水龍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黑褐色,長而橫向伸展,直徑0.6~0.8厘米,長10余厘米,最長可達30厘米。葉由地下莖長出,為三回羽狀復葉,總長可達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對生,第2次裂片長圓狀披針形,羽狀分裂,小裂片線狀長圓形,無毛或僅在背面中脈上有毛,細脈羽狀分枝。葉緣向內(nèi)卷曲。葉柄細嫩時有細茸毛,草質(zhì)化后莖稈光滑,茸毛消失。夏初,葉里面著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4]
營養(yǎng)價值
含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外,還含有維生素A、C和磷、鈣等,每百克中含胡羅卜素1.68毫克、維生素丙35毫克。幼嫩的葉莖,是別具風味的野菜佳品,炒食、煮湯、熗拌、鹽漬,清淡鮮美。用熱水略燙一下就可鮮食,也可曬成干菜或用鹽漬長期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