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在線咨詢洽談,也可以撥打
【13515681865 張偉 】了解產(chǎn)品詳情........
化學(xué)成分 含碳酸鈣80~85%,殼角質(zhì)6~7%,粘液質(zhì)10~15%,并含少量氯化鈉、磷酸鈣、鎂鹽等。
1.無針烏賊,內(nèi)殼含碳酸鈣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還含殼角質(zhì)6%-7%,粘液質(zhì)10%-15%,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鉀、鋅、銅、鋁等10多種無機元素。此外,內(nèi)殼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2.金烏賊,內(nèi)殼含碳酸鈣85%以上,其煅品含量增大,還含殼角質(zhì)6%-7%,粘液質(zhì)10%-15%,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鉀、鋅、銅、鐵、錳、鋁等10多和睦我機元素。此外,內(nèi)殼中含蛋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17種氨基酸。
3.針烏賊,內(nèi)殼含碳酸鈣80%-85%,甲殼質(zhì)6%-7%,并含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及鎂鹽等。
藥理作用1.烏賊骨中所含的碳酸鈣,可作止酸劑。新鮮烏賊中所含5-羥色胺及另一種物質(zhì),可能是一種多肽類(腦、腮、心含量較多)。人食烏賊中毒可能即此物質(zhì)引起腸運動的失調(diào)所致
2.抗輻射作用:對海螵蛸水煎液的抗輻射作用進行了室驗研究,以鈷-60為輻射源,劑量率158.5一172轉(zhuǎn)/分鐘,照射劑量為700轉(zhuǎn),小鼠為625轉(zhuǎn),結(jié)果海螵蛸對照時動物30天存活率明顯提高,對血中5-羥色胺的含量也顯示有益的作用,而對血小板數(shù)量和骨髓DNA含量均無明顯改善。
3.促進骨缺損修復(fù)作用:在家兔雙側(cè)橈骨中1/3處用手鋸造成1cm全缺損,分別植進高壓消毒的陳年海螵蛸、新鮮海螵蛸,不植任何物體和植自體骨進行比較。術(shù)后2周、4周攝X線片檢查,8周時宰殺,標(biāo)本剝除軟組織后攝片并做病理切片檢查。發(fā)現(xiàn)海螵蛸有明顯的促進骨缺損修復(fù)作用,其中陳年海螵蛸的這種作用更為明顯。
編輯本段炮制炮制方法1、海螵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刷洗干凈,曬干,砸成小塊。
2、炒海螵蛸:取凈海螵蛸小塊,置預(yù)熱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為度,取出晾涼。
3、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內(nèi),煅至焦黑色,取出放涼。
1.海螵蛸《小品方》:“刮去皮甲。”《圣惠方》:“細研。”《博濟方》:“研極細飛過用。”《一草亭目科》:“ 去衣,研細,水漂凈。”《外科大成》:“湯泡去皮。”現(xiàn)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清水漂洗至無明顯咸味,干燥,去硬殼。砸成小塊。
2.炒海螵蛸《日華子》:“炒。”《女科要旨》:“炒為末。”現(xiàn)行,取凈海螵蛸細塊,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放涼。
3.醋酸螵蛸《類證治裁》:“醋炙。”現(xiàn)行,取凈海螵蛸加醋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顯微黃色,取出,放涼。每海螵蛸100kg,用醋10kg。
成品性狀1、海螵蛸: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表面灰白色。體輕,易折斷,斷面粉質(zhì),顯疏松層紋,具吸水性。
2、炒海螵蛸:表面微黃色,略有焦斑。
3、煅海螵蛸:表面焦褐色,有焦香氣。
炮制作用1、 海螵蛸:味咸、澀,性溫。歸肝、腎經(jīng)。具有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的功能。生海螵蛸長于固精止帶、制酸。常用于夢遺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吐酸。
2、炒海螵蛸:炒后矯味臭,收澀之性增強,長于收斂止血,止帶,斂瘡??捎糜诒缆┫卵?,創(chuàng)傷出血,赤白帶下,瘡瘍濕疹。
編輯本段性味咸,微溫。
①《本經(jīng)》:味咸,微溫。
②《吳普本草》:冷。
③《別錄》:無毒。
④《藥性論》:有小毒。
入肝、腎經(jīng)。
①《綱目》:厥陰血分。
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腎經(jīng)。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jīng)。
海螵蛸
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jīng)閉,腹痛癥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收斂止血,澀精止帶,用于胃痛吞酸,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潰瘍病。外治損傷出血,瘡多膿汁。
①《本經(jīng)》:主女子漏下赤白經(jīng)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②《別錄》:驚氣入腹,腹痛環(huán)臍,陰中寒腫(一作丈夫陰中腫痛》),又止瘡多膿汁不燥。
③《藥性論》:止婦人漏血,主耳聾。
④《唐本草》:療人目中翳。
⑤《食療本草》: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diào)服之。
⑥《本草拾遺》:主婦人血瘕,殺小蟲。
⑦《日華子本草》:療血崩。
⑧《綱目》: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
海螵蛸
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
燒存性,同雞子黃涂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同銀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
⑨《要藥分劑》:通經(jīng)絡(luò),去寒濕。
⑩《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制酸藥,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有效。
1.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diào)敷。
2.5~9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3.內(nèi)服:煎湯,10-30g;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或吹耳、鼻。
編輯本段宜忌陰虛多熱者不宜多服;久服易致便秘,可適當(dāng)配潤腸藥同用?!?/p>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白斂、白及。
②《蜀本草》:惡附子。
③《本草經(jīng)巰》:血病鄉(xiāng)熱者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