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前
【異名】罘苜(《詩經(jīng)》),馬舄(《毛詩傳》),當(dāng)?shù)?《本經(jīng)》),陵舄(《列子》),牛舌草(陸璣《詩疏》),車前草、蝦蟆衣(《爾雅》郭璞注),牛遺、勝舄(《別錄》),車輪菜、勝舄菜(《救荒本草》),蛤螞草(《滇南本草》),蝦蟆草(《簡便單方》),錢貫草(《生草藥性備要》),牛舄(《醫(yī)林纂要》),地膽頭、白貫草(《中國藥植志》),豬耳草(《青海藥材》),飯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黃蟆龜草(《福建民間草藥》),蟾蜍草、豬肚菜、灰盆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打官司草(《江蘇植藥志》),車轱轆菜、驢耳朵菜(《東北藥植志》),錢串草(《南寧市藥物志》),五斤草(《閩南民間草藥》),田菠菜、醫(yī)馬草、馬蹄草、鴨腳板(《湖南藥物志》),牛甜菜、黃蟆葉(《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牛耳朵棵(《江蘇驗方草藥選集》)。
【性味】甘,寒。
①《別錄》:味甘,寒。
②《履巉巖本草》:甘咸,寒,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咸。
【歸經(jīng)】①《得配本草》:根、葉:入手太陽、陽明氣分。
②《本草再新》:葉:入肝、脾二經(jīng)。
【功用主治-車前的功效】利水,清熱,明目,祛痰。
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肉,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
①《別錄》:主金瘡、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
止煩,下氣,除小蟲。
②陶弘景:療泄精。
③《藥對》:主陰癀。
④《藥性論》:治尿血。
能補(bǔ)五臟,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⑤《滇南本草》:清胃熱,利小便,消水腫。
⑥《本草匯言》:主熱痢膿血,乳蛾喉閉。
能散,能利,能清。
⑦《本草正》:生搗汁飲,治熱痢,尤逐氣癃,利水。
⑧《本草備要》:行水,瀉熱,涼血。
⑨《生草藥性備要》:治白濁。
⑩《醫(yī)林纂要》:解酒毒。
⑾《科學(xué)的民間藥草》:鎮(zhèn)咳,祛痰。
⑿《貴州民間方藥集》:外治毒瘡,疔腫。
⒀《湖南藥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瀉熱,除濕痹,祛膀胱濕熱,散血消腫。
治火眼,小兒食積,皮膚潰瘍,喉痹。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搗汁。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小便不通:㈠車前子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
(《肘后方》)㈡生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鐘,入蜜一匙調(diào)下。
(《攝生眾妙方》) ②治尿血:㈠車前草搗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
(《外臺》)㈡車前草、地骨皮、旱蓮草各三錢,湯燉服。
(《閩東本草》) ③治白帶:車前草根三錢搗爛,用糯米淘米水兌服。
(《湖南藥物志》) ④治熱?。很嚽安萑~搗絞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同煎一、二沸,分溫二服。
(《圣惠方》) ⑤治泄瀉:車前草四錢,鐵馬鞭二錢,共搗爛,沖涼水服。
(《湖南藥物志》) ⑥治黃疸:白車前草五錢,觀音螺一兩,加酒一杯燉服。
(《閩東本草》) ⑦治感冒:車前草、陳皮各適量,水煎服。
(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⑧治衄血:車前葉生研,水解飲之。
(《本草圖經(jīng)》) ⑨治高血壓:車前草、魚腥草各一兩,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目赤腫痛:車前草自然汁,調(diào)樸硝末,臥時涂眼胞上,次早洗去。
(《圣濟(jì)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