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營苗木有桂花.香櫞.大葉女貞.法國冬青.香樟.臘梅.合歡.紫薇.銀杏.海桐球,廣玉蘭.黃楊.欒樹.垂槐.黃金槐.灑金瑚.八角金盤,紅葉李.棕櫚.垂柳.桃樹.青桐.枇杷.肉桂.紋母.草坪.花石榴.丁香.雞爪槭.楓樹.榆樹.櫸樹類等各種規(guī)格苗木。大地藍(lán)苗木,本著顧客至上,信譽第一的原則,與您同創(chuàng)藍(lán)色大地,歡迎各界朋友蒞臨參觀、指導(dǎo)】
【大地藍(lán)苗木-真誠為您服務(wù)-聯(lián)系電話;13773813218,QQ717965138】..科名片
枇杷
枇杷(學(xué)名:Eriobotrya japonica;英文名:Loquat),中文古名蘆橘,又名金丸、蘆枝,是薔薇科中的蘋果亞科的一個屬,為常綠小喬木。樹冠呈圓狀,樹干頗短,一般樹高3至4米。葉厚,深綠色,背面有絨毛,邊緣成鋸齒狀。枇杷原產(chǎn)中國東南部,因果子形狀似琵琶樂器而名。
|
|
目錄
枇杷- 性味
- 功效主治
- 葉
- 花
- 木白皮枇杷的營養(yǎng)價值基本概述
- 生態(tài)習(xí)性
- 營養(yǎng)分析
- 選購與保存
- 食療簡介
- 中藥應(yīng)用
- 食物相克著名產(chǎn)區(qū)及品種
- 中國六大枇杷產(chǎn)區(qū)
- 原品種
- 五星品牌枇杷栽培
- 溫度要點
- 繁栽要點
- 需肥要點
- 栽培方法
- 加強幼樹管理
- 促控花芽分化
- 施肥管理
- 預(yù)防病蟲害
- 枇杷的采收和處理
- 大棚栽培技術(shù)
- 枇杷低位嫁接換種技術(shù)食林廣記
- 枇杷文化
- 相關(guān)詩作提取物
- 枇杷葉提取物
- 枇杷汁飲料枇杷銀耳湯展開枇杷
- 性味
- 功效主治
- 葉
- 花
- 木白皮枇杷的營養(yǎng)價值基本概述
- 生態(tài)習(xí)性
- 營養(yǎng)分析
- 選購與保存
- 食療簡介
- 中藥應(yīng)用
- 食物相克著名產(chǎn)區(qū)及品種
- 中國六大枇杷產(chǎn)區(qū)
- 原品種
- 五星品牌枇杷栽培
- 溫度要點
- 繁栽要點
- 需肥要點
- 栽培方法
- 加強幼樹管理
- 促控花芽分化
- 施肥管理
- 預(yù)防病蟲害
- 枇杷的采收和處理
- 大棚栽培技術(shù)
- 枇杷低位嫁接換種技術(shù)食林廣記
- 枇杷文化
- 相關(guān)詩作提取物
- 枇杷葉提取物
- 枇杷汁飲料枇杷銀耳湯展開
編輯本段枇杷
樹高一丈多,枝葉茂盛,葉背面有黃毛,四季都不凋謝。隆冬開白花,到三、四月結(jié)出像球一樣的果,熟時顏色象黃杏,有小毛,皮肉很薄,核大像茅栗。
枇杷花
性味味甘、酸,性平,無毒。[1]
功效主治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退上焦熱,潤五臟。多吃發(fā)痰熱,傷脾。枇杷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黃瓜中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若二者同時食用,枇杷中的維生素C會遭到破壞,失去了應(yīng)有的營養(yǎng)價值。
葉味苦,性平,無毒。煮水喝,主治猝宛不止,下氣,嚼葉咽下也町。治嘔吐不止,婦女產(chǎn)后口干,還治渴疾、肺氣熱嗽及肺風(fēng)瘡、胸面上瘡。能和胃降氣,清熱解暑毒,療腳氣。
花主治頭風(fēng),鼻流清涕?;ê托烈母鞯确盅心?,用酒送服二錢,每天服二次。
木白皮生嚼咽汁,止吐逆而不下食,煮汁冷服更好。[2]
編輯本段枇杷的營養(yǎng)價值營養(yǎng)成分: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 果膠、胡蘿卜素、鞣質(zhì)、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A、B、c等
1、枇杷中所含的有機(jī)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對增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當(dāng)?shù)淖饔?
2、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3、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預(yù)防四時感冒;
4、枇杷葉可晾干制成茶葉,有泄熱下氣、和胃降逆之功效,為止嘔之良品,可治療各種嘔吐呃逆。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枇杷[3](pí pá)(學(xué)名:Eriobotrya japonica;英文名:Loquat
枇杷
,英文名Loquat來自蘆橘的粵語音譯)。中文古名蘆橘,又名金丸、蘆枝,是薔薇科中的蘋果亞科的一個屬,為常綠小喬木。薔薇科Rosaceae、枇杷屬。常綠小喬木,高可達(dá)10米;小枝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30厘米,寬3—10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的狹成葉柄,邊緣有琉鋸齒,表面皺,背面及葉柄密生銹色絨毛。圓錐花序花多而緊密;花序梗、花柄、尊筒密生銹色絨毛;花白色,芳香,直徑1.2—2厘米,花瓣內(nèi)面有絨毛,基部有爪。梨果近球形或長圓形,黃
枇杷樹
色或桔黃色,外有銹色柔毛,后脫落,果實大小、形狀因品種不同而異?;ㄆ?0一12月,果期第二年5—6月。因形似琵琶而得名。[4]枇杷樹屬亞熱帶樹種,原產(chǎn)中國福建、四川、陜西、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現(xiàn)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長江以南各省多作果樹栽培,江蘇蘇州吳中區(qū)(吳縣)洞庭山(東山照種白沙枇杷),浙江杭州市余杭區(qū)的塘棲(軟條白沙),福建莆田的寶坑(大鐘/解放鐘)安徽省歙縣為中國五大枇杷產(chǎn)地,福建莆田市的書峰鄉(xiāng)、常太鎮(zhèn)、云霄還被譽為中國枇杷之鄉(xiāng),在每年的3月都會舉辦大型的枇杷節(jié)晚會。
枇杷果實: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5cm,外果皮黃色或橙黃色,具柔毛,頂部
“黃金滿樹&
具黑色宿存萼齒,除去萼齒可見一小空室?;坑卸坦?,具糙毛。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質(zhì),厚3-7mm,內(nèi)果皮紙膜質(zhì),棕色,內(nèi)有1至多顆種子。氣微清香,味甘、酸。枇杷品種極多,可分為紅沙枇杷、白沙枇杷二類,前者壽命長、樹勢強、產(chǎn)量高,但品質(zhì)不如后者,著名品種有圓種、雞蛋紅等;白沙枇杷生長、產(chǎn)量等都不如紅沙枇杷,但品質(zhì)優(yōu)良,著名品種有圓種、育種、雞蛋白等。種子可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質(zhì)堅韌,供制木梳、木棒等用材;葉和果實入藥,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葉取露,取名“枇杷葉露”,有清熱、解暑熱、和胃等作用;又為極好的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質(zhì)優(yōu)。葉含皂廿、苦杏仁廿、烏索酸、齊墩果酸、鞣質(zhì)、維生素Bl、維生素C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枇杷樹形整齊美觀,葉大蔭濃,四季常春,春萌新葉白毛茸茸,秋孕冬花,春實夏熟,在綠葉叢中,累累金丸,古人稱其為佳實。
枇杷適應(yīng)性強,除植于公園外,也常植于庭園,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太湖邊及湖中島上的枇杷獨佳,由于冬日水汽霧氣,保護(hù)了冬日花朵不受寒害,故年年碩果累累。其果可食,味甘美;果、葉可供藥用;木材紅棕色,質(zhì)硬而韌,可做手杖、木榔頭、木棒等。[5]
生態(tài)習(xí)性枇杷可以人工種植,也可以大棚種植.枇杷的生活習(xí)性:枇杷喜光,稍耐
枇杷(5張)陰,喜溫暖氣候和肥水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嚴(yán)寒,生長緩慢,平均溫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的地區(qū),都能生長良好。壽命較長,嫁接苗4至6年開始結(jié)果,15年左右進(jìn)入盛果期,40年后產(chǎn)量減少。一般情況下河南省也可以栽培,但結(jié)果期低于零下2度幼果即受凍,栽培適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枇杷是南方特有的水果,北方栽培溫室枇杷,非常適合就近生產(chǎn),就地采摘,這個效益還是非常顯著的。 枇杷在咱們國家的栽培歷史有兩千多年了,過去南方的朋友能有這份口福; 如今,枇杷搬家到了北方,讓更多北方人也能嘗上既新鮮又美味的枇杷了,而且北方的氣候特點還提高了枇杷的品質(zhì)。
枇杷在年平均溫度15攝氏度以上的地方能正常結(jié)果,平均氣溫12度以上的地區(qū)能生長,而且抗寒能力甚強,成年樹可抵抗-18度的低溫,花能抵抗-4度的低溫,而且花期長,較少全受凍害。加上枇杷對土壤、陽光的要求亦不高,因此在中國淮河以南的各地方都有裁種。除了中國以外,日本、美國(夏威夷及加利福尼亞)、印度、巴西、以色列、土耳其、西班牙等地都有裁種枇杷。其中日本種植枇杷歷史已超過一千年?!?/p>營養(yǎng)分析
1.
枇杷
枇杷中所含的有機(jī)酸,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對增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吸收、止渴解暑有相當(dāng)?shù)淖饔谩?/p>2. 枇杷中含有苦杏仁甙,能夠潤肺止咳、祛痰,治療各種咳嗽。
3. 枇杷果實及葉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常吃可以預(yù)防四時感冒。
枇杷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是營養(yǎng)的保健水果。枇杷富含纖維素、果膠、胡蘿卜素、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及維生素A、B、C。豐富的維生素B、胡蘿卜素,具有保護(hù)視力、保持皮膚健康潤澤、促進(jìn)兒童的身體發(fā)育的功用,其中所含的維生素B17,還是防癌的營養(yǎng)素呢!因此,枇杷也被稱為“果之冠”,可促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也可預(yù)防癌癥、防止老化。枇杷的全身都是寶,樹梗可以用來做中藥;樹葉可清熱、治胃?。还獾臓I養(yǎng)很高,常吃對兒童發(fā)育很有幫助,而且可以止咳、潤肺、清熱、利尿。
中醫(yī)認(rèn)為,枇杷味甘、酸,性平,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利尿清熱等功效,用于肺痿咳嗽、胸悶多痰。
除果實外,枇杷葉及枇杷核也是常用的中藥材,枇杷葉具清肺胃熱、降氣化痰功能,用于肺熱干咳、胃痛、流鼻血、胃熱嘔穢;枇杷核則用于治療疝氣,消除水腫,利關(guān)節(jié)。
枇杷,是中國南方特有的珍稀水果,更多信息搜索枇杷樹基地,秋日養(yǎng)蕾,冬季開花,春來結(jié)子,夏初成熟,承四時之雨露,為“果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其果肉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為“果中之皇”。
枇杷
枇杷不但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而且有很高的保健價值。《本草綱目》記載“枇杷能潤五臟,滋心肺”,中醫(yī)傳統(tǒng)認(rèn)為,枇杷果有祛痰止咳、生津潤肺、清熱健胃之功效。而現(xiàn)代醫(yī)學(xué)更證明,枇杷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苦杏仁甙和白蘆梨醇等防癌、抗癌物質(zhì)。進(jìn)入初夏,又是枇杷成熟的季節(jié)。枇杷不僅味道好,其營養(yǎng)也相當(dāng)豐富,據(jù)分析,其主要成分有糖類、蛋白質(zhì)、脂肪、纖維素、果膠、胡蘿卜素、鞣質(zhì)、蘋果酸、檸檬酸、鉀、磷、鐵、鈣以及維生素 A、B、C等。其中,特別是胡蘿卜素的含量豐富,在水果中高居第3位。而且,其含糖的種類電相當(dāng)豐富,主要由葡萄糖、果糖 和蔗糖組成,另外,枇杷中豐富的維生素B,對保護(hù)視力、保持皮膚健康潤澤,促進(jìn)兒童的身體發(fā)育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枇杷性涼,味甘酸,有潤肺止咳、止渴、和胃的功效。常用于咽干煩渴、咳嗽吐血、呃逆等癥。枇杷不僅果肉可入藥,其核、葉、根也有藥用價值。鮮枇杷洗凈,生吃,就能治療口干煩渴等不適。另外,將鮮枇杷50克,洗凈去皮,加冰糖5克,熬半小時后服用,對于扁桃體發(fā)炎引起的咽喉紅腫疼痛特別有效。據(jù)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營養(yǎng)系分析,枇杷果實可食部份每100克 含蛋白質(zhì)0.4克 、脂肪0.1克 、碳水化合物7克 、粗纖維0.8克 、灰分0.5克 、鈣22毫克、磷32毫克、鐵0.3毫克、丙種維生素3毫克、類胡蘿卜素1.33毫克,其中鈣、磷及胡蘿卜素顯著高于其他常見水果,并含有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
注意:
1. 肺痿咳嗽、胸悶多痰、勞傷吐血者及壞血病患者尤其適合食用。
2.脾虛泄瀉者、糖尿病患者要忌食。
3.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有毒,所以千萬不要誤食,以免危害健康及生命。
選購與保存在選購枇杷時,以個頭大而勻稱、呈倒卵形、果皮橙黃,并且茸毛完整、多汁、皮薄肉厚、無青果為佳。枇杷不宜放冰箱,存在干燥通風(fēng)的地方即可。如果把它浸于冷水、糖水或鹽水中,可防變色。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6]
食療簡介功效:潤肺
枇杷
下氣;止渴。考證:出自《名醫(yī)別錄》。
主治:肺熱咳喘,吐逆,煩渴,久咳不愈,陰虛肺燥,咯血;胃陰不足,咽干口渴,氣失和降,干嘔不欲食等癥。
性能:果:味甘酸、微酸,性平。清肺生津止渴。
核:味苦、性平,入肺、胃經(jīng),生津止渴,祛痰止咳,和胃降逆。
參考:果肉含糖、蛋白質(zhì)、脂肪、果膠、胡蘿卜素、維生素B1.C,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成分。
用法:生食,熬膏,或煎湯。
附方:枇杷果實包括果肉和果核在內(nèi)。前者能潤肺止咳,后者能化痰止咳,共奏潤肺化痰、止咳降氣的作用。用于肺經(jīng)燥熱,咳嗽咯痰。
食療藥方精選
1.治肺燥咳嗽:每次吃鮮枇杷果肉5枚,每日2次。
2.治肺癌熱性咳嗽、咳膿痰與咳血者:枇杷葉15克(鮮品6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先將枇杷葉用布包入煎,取濃汁去渣。或?qū)⑿迈r枇杷葉刷盡葉背面的絨毛,切細(xì)后煎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入冰糖少許,佐膳服用。
3.治胃癌噦逆不止、飲食不入:枇杷葉20克,陳皮2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水煎服用,每日2次。
4.治胃癌肺轉(zhuǎn)移嘔噦、咳嗽、自汗:新鮮枇杷葉若干張,糯米250克。將糯米清水浸泡一宿,新鮮枇把葉去凈葉上絨毛,洗凈后包粽子,蒸熟后即可食用。每日1-2次,連服3-4天。
5.治咳嗽,黃疸,防治流感:枇杷葉(刷凈毛)60克,水煎分兩次服。
6.治糖尿?。鸿凌烁?0克,水煎服。
7.治黃疸:枇杷根120克,水煎加入紅糖適量,溫服,每日一次,連續(xù)四日。
8.咳嗽:枇杷核9~15克,搗爛,加生姜3片,水煎,去渣服,早晚各1次。
9.枇杷止咳湯:枇杷(果實)100g,剝開成兩半,果核搗碎,加水煎湯服。
10.治胃熱 :
【配方】枇杷15個。
【制法】將枇杷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
【服法】每日早晚分服。
11.治疝氣:
【配方】枇杷核10-20克。
【制法】將枇杷核杵碎,入鍋,加適量水,以文火煎湯。
【服法】每日2次,服之。
枇杷減肥
枇杷
枇杷富含粗纖維及礦物元素。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質(zhì)、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維生素B1和維生素C,是很有效的減肥果品。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減肥應(yīng)以健脾,利水,化痰為本,而枇杷具備了這些功效,故為很好的減肥果品。以下介紹兩種枇杷的吃法:
枇杷膏
原料:枇杷肉500克,冰糖600克。
制法:將冰糖入沸水中煮熬至化,加入枇杷肉繼續(xù)煮至濃稠的膏狀即成。
枇杷粥
材料:枇杷 菊花 生石膏 粳米
做法:將以上的藥材用布包好,然后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再加入粳米煮粥即可。
使用方法:每天服用三次,半個月即可。
功效:枇杷和菊花都有清胃瀉肺的作用,能夠治療因肺胃積熱而產(chǎn)生的粉刺。[7]
枇杷酒
原料:酒精度為10-12的低度糯米酒0.8升,枇杷600克,丁香2克,香草豆6克,檸檬皮10克,白砂糖450克,冷開水1.1升。
制法:1將糖放入鍋中,加少量沸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洗凈去皮去核的枇杷,浸泡2小時,再將搗碎的香草豆放入,攪拌均勻;
2將檸檬皮洗凈,在溫水中浸泡30分鐘,切成絲;
3 取干凈容器將酒放入,后將檸檬絲放入,攪拌均勻,浸泡30分鐘;
4取干凈容器,將枇杷混合液放入,再將檸檬混合液放入,攪拌均勻,最后倒入冷開水,攪拌均勻。#5靜置后貯存1~2個月,過濾去渣。
中藥應(yīng)用性味:甘
在樹上沒有熟的枇杷(19張)酸,涼。①《蜀本草》:"《圖經(jīng)》云,味甘酸。"
②《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脾、肺,兼入肝。"
功能主治:潤肺,止渴,下氣。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
1.《本草綱目》:“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并渴痰。”
2.《本草新編》:“枇杷葉,味苦,氣平,無毒。入肺經(jīng),止咳嗽,下氣,除嘔噦不已,亦解口渴。用時去毛,但只用之以止陰虛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3.《本經(jīng)逢原》:必極熟,乃有止渴下氣潤五臟之功。若帶生味酸,力能助肝伐脾,食之令人中滿泄瀉。
4.孟詵:利五臟。
5.崔禹錫《食經(jīng)》:下氣,止噦嘔逆。
6.《日華子》:治肺氣,潤五臟,下氣,止嘔逆,并渴疾。
7.《滇南本草》: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又治小兒驚風(fēng)發(fā)熱。
注意:
元代賈銘《飲食須知》提到“小麥勿同粟米、枇杷食”。
《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助濕生痰,脾虛滑泄者忌之。
枇杷葉亦是中藥的一種,以大塊枇杷葉曬干入藥,有清肺胃熱,降氣化痰的功用,常有與其他藥材制成“川貝枇杷膏”。但枇杷與其他相關(guān)的植物一樣,種子及新葉輕微帶有毒性,生吃會釋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會吃足以致害的分量。
食物相克元代賈銘《飲食須知》提到“小麥勿同粟米、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