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過后土壤封凍前是沙藏用以春播需要催芽的種子的最佳時期,象桃、杏、杜梨、海棠等。種子沙藏處理也叫種子層積處理,有兩種層積方法,現(xiàn)將主要操作規(guī)程介紹如下:
一、露天溝藏:
(一) 挖坑:在種子量較大的情況下,于地勢高,排水良好,背風陰涼處,挖深60-80cm,寬80-100cm的坑,長度隨種子量多少而定。
(二) 種沙混合:象硬粒種子桃、杏等,要先用清水浸泡5-7天,待內(nèi)種皮見濕后方可與濕沙混合;小粒種子海棠、杜梨等要先用清水浸泡1-2天,方可與濕沙混合。沙要用沖洗干凈的中沙。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而不滴水,松開時裂開為好。種沙的混和比例為:大粒種子用10倍于種子體積的濕沙,小粒種子用5-8倍的濕沙,種沙混合均勻。
(三) 堆放:在溝底先鋪一層10公分厚的濕沙,再把混合均勻的種沙填到溝內(nèi),待堆到離地面10cm左右時,攤平,再覆濕沙,最上面成屋脊形。沙堆上每隔1-2m插一根秫秸至溝底,以利通氣。
二、露地堆藏:
在種子量不大的情況下,于背陰、冷涼、濕度變化不大的地方,先在地上鋪10cm厚的濕沙,后把混和均勻的種沙(方法,比例同上)堆成堆,最上面覆5-10cm左右厚的濕沙即可。或者把混和好的種沙裝入木箱或編織袋中堆放也可。
三、層積管理:
在種子層積過程中,要經(jīng)常檢查,后期要注意沙堆中的溫濕度,如發(fā)現(xiàn)堆內(nèi)干燥或干濕不勻時,應適當加水或翻動。如有霉爛種子,要及時取出清除。春節(jié)過后,氣溫上升,如種子開始萌動而距播種時期尚早,應取出種子,控制濕度或移到低溫處,抑制發(fā)芽,并整地準備播種,待種子有30%開始“露白”時,即可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