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葉對生、革質(zhì),花序簇生于葉腋,花期9~10月,果期次年3~4月。桂花適應(yīng)于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環(huán)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偏酸性砂質(zhì)土壤中生長。不耐干旱瘠薄,在淺薄板結(jié)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yán)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據(jù)觀察,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cè)貼近墻面,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貼近墻面的一側(cè)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很快變的稀疏,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可見,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fēng)透光的地方;桂花喜歡潔凈通風(fēng)的環(huán)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fā)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后全葉枯黃脫落,進(jìn)而導(dǎo)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較多的可能。
栽培歷史
桂花
我國桂花栽培歷史悠久。文獻(xiàn)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謂“招搖之山多桂”。屈原(前340——前278)《楚辭·九歌》也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在漢初引種于帝王宮鉗苑,獲得成功。唐、宋以來,桂花栽培開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fēng)。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后人亦稱桂花為“天香”。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觀賞中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元代倪瓚的《桂花》詩中有“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詩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況。桂花的民間栽培始于宋代,昌盛于明初。我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chǎn)區(qū)均在此間形成。
我國桂花于1771年經(jīng)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后在英國迅速發(fā)展?,F(xiàn)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
品種分類
桂花由于久經(jīng)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近年來,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jìn)行了廣泛調(diào)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jìn)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wěn)定的遺傳性狀,并考慮傳統(tǒng)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chǎn)上的應(yīng)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金桂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金桂花朵金黃,氣味較濃,葉片較厚。
金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有“大花金桂”、“大葉黃”、“潢川金桂”、“晚金桂”、“圓葉金桂”“金球桂”等品種。
銀桂
銀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latifolius,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氣味較濃,葉片較薄。
銀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淺黃色,有“籽銀桂”(結(jié)籽),“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等品種?!?/p>
丹桂
丹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適中,葉片厚,色深。
丹桂品種群:秋季開花,花色較深,橙黃、橙紅至朱紅色,有“大花丹桂”、“齒丹桂”、“朱砂丹桂”、“寬葉紅”等品種。
四季桂
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四季桂別稱月月桂?;ǘ漕伾园?,或淡黃,香氣較淡,葉片薄。長年開花。
四季桂
四季桂品種群:四季開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葉佛頂珠”、“齒葉四季桂”等品種。
各品種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廣應(yīng)用的品種,例如:四季桂品種群中的“日香桂”、“大葉佛頂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日香桂”花淡黃色,同一枝條各節(jié)先后開花,幾乎日日有花,故得名。現(xiàn)四川蒼溪有大量母株。“大葉佛頂珠”花乳白至純白色,花序密集,頂生花序獨特,花期自春到秋連續(xù)不斷。它們觀賞價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安徽六安響洪甸東沖村有一棵干圍約兩米,樹高和冠幅直徑約有
十三、四米的桂花樹,年產(chǎn)桂花約200公斤,已有500余年歷史,在“六安洲志”上被列為“桂花王”,同時被列入《安徽省古樹目錄》,村民們在精心保護桂花王的同時,還大量栽植桂花樹,幾乎每座莊宅的周圍都有幾株亭亭玉立的桂花樹,四季常青,綠如翡翠,每年金秋時節(jié)桂花飄香,因而被人們譽為桂花村,“桂花王”的清香常常吸引眾多的旅客前來觀賞。
各地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種或品種進(jìn)行繁殖。例如以采花為目的宜選用花繁而密的豐產(chǎn)型,如開花、落花整齊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銀桂”,“大花丹桂”、“橙紅丹桂”等。以觀花聞香為目的,宜選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圓瓣金桂”等。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選用“日香桂”、“大葉佛頂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龍桂”、“柳葉桂”等,用作喬木或作庭園主景宜選“大葉黃銀桂”、“金桂”、“大葉丹桂”、“大丹金桂”、“橙紅丹桂”。
藥用價值與食療藥用價值
木犀科。常綠喬木,高3-15米,枝灰色。葉對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4.5厘米,全緣?;ù厣谌~腋,花淡黃白色,4裂。核果橢圓形,熟時紫黑色。花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并可釀酒。亦是觀賞植物。桂花味辛,可入藥。
【來源】木犀科木犀屬植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以花、果實及根入藥。秋季采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
【相關(guān)藥材】綠背桂花 馬桂花 山桂花 桂花露桂花子
【性味歸經(jīng)】
花:辛,溫。
果:辛、甘,溫。
根:甘、微澀,平。
【功能主治】
花:散寒破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經(jīng)閉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虛寒胃痛。
根:祛風(fēng)濕,散寒。用于風(fēng)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用法用量】花1~4錢。果2~4錢。根2~3兩。
【備注】
(1)另有兩種變種金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aurantiacus Makino與淡黃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 var. thunbergii Makino,均同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秋季開花時采收,陰干,揀去雜質(zhì),密閉貯藏備用;亦可鮮用。
[性能]味辛、微苦,性平。能化痰止咳,活血,止痛。
[參考]含揮發(fā)油,其中有β-水芹烯、橙花醇、芳樟醇;尚含醋質(zhì),其中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
[用途]用于喘咳痰多;婦女經(jīng)閉腹痛;齲齒牙痛。
[用法]泡茶,煎湯,或浸酒服。
[附方]
木犀兒茶餅:桂花、百藥煎、孩兒茶各等份。共搗作膏餅,每次適量噙化。
源于《本草綱目》。本方取桂花辟臭、止痛,用百藥煎生津、化痰,孩兒茶化痰、止痛;全方具有辟臭、生津、化痰、止痛等多種功效。用于口臭,咽喉干痛,咳嗽咽干,齲齒牙痛。
食療菜譜
糯米桂花藕
糯米桂花藕
菜系及功效:甜品/點心
口味:清香味 工藝:煮
糯米桂花藕的制作材料:
主料:蓮藕800克,糯米200克
輔料:荷葉20克
調(diào)料:白砂糖100克,糖桂花40克
糯米桂花藕的特色:甘涼清香。
教您糯米桂花藕怎么做,如何做糯米桂花藕
1. 糯米淘洗凈,用溫水浸泡約1小時;
2. 藕洗干凈,按節(jié)斷開;
3. 切下藕的一頭,露出藕孔,填入浸好的糯米,再用藕節(jié)頭蓋住,竹簽插牢;
4. 鍋內(nèi)倒入清水,放入藕(灌米口朝上),旺火燒開;
5. 覆上干凈荷葉,蓋上蓋,轉(zhuǎn)用小火約煮二小時離火;
6. 取出藕晾涼,削皮,切成0.8厘米厚的片,疊碼在盤中;
7. 鍋置旺火上,放入清水燒開,加入白糖熬溶,撇去浮沫,轉(zhuǎn)用小火;
8. 熬至糖汁粘稠時,加入桂花糖漿攪勻,離火晾冷;
9. 糖紙澆在糯米上即成。
小帖士-食物相克:
荷葉:荷葉畏桐油、茯芩、白銀。
桂花黃林酥
菜系及功效:精品主食 甜品/點心 增肥食譜
口味:甜味 工藝:烤
桂花黃林酥的制作材料:
主料:小麥面粉300克
輔料:桂花100克,雞蛋清150克,黑芝麻150克,淀粉(玉米)20克
調(diào)料:豬油(煉制)150克,白砂糖100克
教您桂花黃林酥怎么做,如何做桂花黃林酥
1. 將面粉過篩后,用200克面粉加入豬油90克,揉成油酥面團;
2. 將300克面粉加入60克豬油,與適量清水揉成水油面團;
3. 將酥面與水油面逐個分別出條下節(jié)子,用搟面杖搟成牛舌形;
4. 從上卷下來再折成三折,搟成皮胚,包入桂花餡,做成餅形;
5. 放入烤盤內(nèi),面上刷上雞蛋液,進(jìn)爐烘烤至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