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塊狀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質(zhì)藤本,莖攀援或人工架生,有棱溝。葉柄纖細,無毛,長5-15厘米;葉片膜質(zhì),近圓形,中間的裂片較大,側(cè)面的較小,先端漸尖,邊緣有小細齒,基部心形,彎缺較深,近圓形,深1-3厘米,寬1-2厘米;上面深綠色,稍粗糙,背面淡綠色,有短柔毛,以脈上較密。卷須粗壯,有棱溝,無毛,3-5歧。雌雄同株。雄花10-30朵生于8-30厘米長的總花梗上部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稍粗壯,無毛,花梗長1-6毫米;

花萼筒短,裂片展開,近無毛,長5-7毫米,寬1-1.5毫米;花冠輻狀,寬12-17毫米,分裂到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5脈;雄蕊3,花絲合生,花藥分離,藥室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1-1.5厘米;花冠與花萼同雄花;子房倒卵形,具5棱,有疏毛,1室,具1枚下垂生的胚珠,花柱長2-3毫米,柱頭寬2毫米。果實淡綠色,倒卵形,有稀疏短硬毛,長8-12厘米,徑6-8厘米,上部有5條縱溝,具1枚種子。種子大型,長達10厘米,寬7厘米,卵形,壓扁狀?;ㄆ?-9月,果期8-10月。[1]
生長環(huán)境
1.根:佛手瓜最初為弦線狀須根,隨植株生長,須根逐漸加粗伸長,形成半木質(zhì)化的側(cè)根,上生不規(guī)則的副側(cè)根。側(cè)根長而粗,在一般條件下,一年生的側(cè)根長達2m以上。根系分布范圍廣,吸收肥水能力強,耐旱。多年生的佛手瓜,進入第2年以后,在不十分炎熱的地區(qū)可形成肥大的塊根。
2.莖:莖蔓性,攀援性強。主蔓可長達10m以上。分枝能力強,幾乎每節(jié)上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2次、3次分枝。節(jié)上著生葉片和卷須。
3.葉:葉互生,葉片與卷須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中央一角特別長。綠色至深綠色,全緣。葉面較粗糙,葉背的葉脈上有茸毛。
4.花、果實、種子:佛手瓜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多生于子蔓上,開花早;雌花多生于孫蔓上,開花遲于雄花。雄花10~30朵在總花梗的上部成總狀花序,每雄花有雄蕊5枚、花絲聯(lián)合。雌花單生,枝頭頭狀,花柱聯(lián)合,子房下位1室、僅具1枚下垂胚珠。彎片、花冠均為5片。異花傳粉,蟲媒花。
果實、嫩莖葉、卷須、地下塊根均可做菜肴,是名符其實的無公害蔬菜。龐大莖蔓可作飼料;瓜蔓可作為強纖維 的來源,用來加工繩。果實含鋅較高,對兒童的智力發(fā)育、男女不育癥、尤其男性性功能衰退療效明顯,可緩解老年人視力衰退。生長20d的嫩瓜含鈣比黃瓜、冬瓜和西葫蘆高2倍多,含鐵是南瓜的4倍、黃瓜的12倍,以白色或奶油色品種品質(zhì)最佳。果型優(yōu)美,適合庭園種植,可供觀賞和遮蔭綠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