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鱸魚(Weever),又稱花鱸、寨花、鱸板、四肋魚等,俗稱鱸鮫。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鱸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國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均產(chǎn)之,黃海、渤海較多。為常見的經(jīng)濟魚類之一,也是發(fā)展海水養(yǎng)殖的品種。
鱸魚,體側扁,一般長60cm左右。頭中等大,吻鈍尖。眼中大,上側位??诶?,斜裂。下頜稍突出,上頜骨后端膨大,伸達眼緣后下方。上下頜牙帶狀、細小,犁骨和腭骨均具絨毛狀牙。前鰓蓋骨后緣具鋸齒。后角及下緣具4棘,鰓蓋骨具1扁平棘。鰓耙(7~9)+(13~16)。體被小櫛鱗,頭部除吻端及兩鬲外均被鱗。側線完全,側鱗70~80(14~180/(17~22)。背鰭2個,稍分離。第1背鰭Ⅻ,硬棘;第2背鰭Ⅰ-12-13。臀鰭Ⅲ-7-8,始于背鰭第6鰭條下方。胸鰭16~18,較小,位低。胸鰭Ⅰ-5,胸位,尾鰭分叉。體背側灰青綠色。生活于淡水者體郄較淺白。體側上增部及背鰭上有黑色斑點。由于逐漸增長,斑點漸不明顯;腹側銀白色;背鰭條部和尾鰭邊緣黑色。
功效主治:補益五臟,益筋骨,調(diào)和腸胃,治療水氣。腌制或曬干更好,能補益肝腎,安胎。多食能誘發(fā)腹脹和腹瘡腫,不能同乳酪一起食用。魚肝不能用,否則使人面皮肅脫,如有中毒者,可用蘆根汁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