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態(tài)特征:
莖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紅色。羽狀復葉互生,各級羽片全對生,最小的小羽片有小葉3-5,其中3片的較多,小葉革質,近無柄,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長3-10厘米,深綠色,冬季常變紅色,兩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20-35厘米;花白色;萼片和花瓣多輪,每輪3片,外輪較小,卵狀三角形,內輪較大,卵圓形;子房1室,有胚珠2顆。漿果球形,鮮紅色,偶有黃色;種子半球形?;ㄆ?-7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南天竹比較耐寒,冬天氣溫降到零下3℃-4℃不會受凍,不耐酷暑,生長室溫為20℃-30℃,喜陽光,也相當耐陰,在全部蔭蔽環(huán)境下葉片翠綠,在烈日下葉片常出現(xiàn)焦邊并比較粗糙。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性的腐殖土中生長特別良好,也耐干旱和貧瘠,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huán)境。
園林用途:庭植
繁殖培育:
南天竹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在秋季采種,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0厘米開溝。深約10厘米,均勻撒種,每公頃播種量90-120公斤。播后蓋草木灰及 細土,壓緊。第2年幼苗生長較慢,要經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尿。以后逐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可出圃定植。 移栽宜在春天雨后進行,株行距1×1米。栽前,帶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帶土,需用稀泥漿根,栽后才易成活。分株繁殖,在冬季結合挖采根,把老株蔸部有根的小苗剪下栽 種,栽培方法與種子繁殖法相同。 在移栽后3年內,每年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時還要栽補缺苗。以后每年僅春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要使南天竹葉美果艷,在栽培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土 上盆用土以腐葉土4份、河沙土5份、腐熟堆肥1份混合配制的培養(yǎng)土為佳,以后2年至3年換盆一次,增加新的培養(yǎng)土。 水 夏天澆水要充足,同時晨夕向枝葉及花盆周圍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開花期間澆水適量,勿使水量忽多忽少,盆土忽干忽濕,以免落花落果。春秋澆水不宜過多,以保持盆土濕潤為佳,冬季應嚴格控制澆水。 肥 南天竹幼苗宜薄肥勤施,每隔10天至15天施一次稀薄腐熟餅肥,同時每月施一次硫酸亞鐵水。成年植株早春及深秋各施一次干肥即可,冬天停止施肥。 剪 早春換盆時,剪除部分老根,同時從基部疏去細弱枝、枯枝、病蟲枝、過密枝等,一般留枝條3枝至5枝,保持株形整齊,枝條疏密均勻。 放 春夏宜放在蔭涼處,如遭強光直射,葉色不正,難以結果。冬天搬進室內,放在半光處,防止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