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劉兆宇 (黑龍江省二九一農場畜牧獸醫(yī)科 黑龍江集賢 155923)
本病的病原為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中的成員。本病毒對犬、貉、狐貍等犬科動物均感染,不同品種、性別、年齡的犬都可感染,但幼犬最易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此病不分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能發(fā)生,但以冬季多發(fā)。氣候突變,衛(wèi)生條件差,犬群密度過大,斷奶轉舍,長途運輸等均可誘發(fā)本病。病犬和帶毒犬是主要傳染源。傳染的途徑是經呼吸道、消化道向外界排出病毒,污染飼料、飲水、用具、犬舍、運動場等,從而傳染給健康犬和其他易感動物。
1 臨床癥狀
人工感染的犬潛伏期為1~2天,自然感染的犬潛伏期為1~5天。該病傳播迅速,一旦出現病犬,可迅速蔓延全群。病犬主要表現為嘔吐和腹瀉。嚴重者精神不振,呈睡眠狀態(tài),食欲減少或廢絕,多數無體溫變化,白細胞數正常,口渴,鼻鏡干燥,嘔吐持續(xù)數天后,出現腹瀉,糞便為粥樣或水樣,呈橘紅色或暗褐色,惡臭,混有粘液或少量血液。病犬迅速脫水,體重減輕,多數病犬在7~10天恢復,有些病犬特別是幼犬在發(fā)病后1~2天內死亡,成年犬的癥狀多輕微。發(fā)病初期白細胞減少,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
2 病理學診斷
病犬主要表現為胃腸炎變化,腸壁變薄,腸管內充滿白色、黃綠色或紫紅色血樣液體,腸黏膜充血、出血和脫落,胃黏膜出血和脫落,胃內有粘液,膽囊腫大。犬小腸絨毛變短、融合,隱窩變深,絨毛長度與隱窩深度之比發(fā)生明顯變化,上皮細胞變性,胞漿內且現空泡,黏膜固有層水腫,炎性細胞浸潤,上皮細胞變平,杯狀細胞的內容物排空。
3 病原學診斷
病料的采集及處理,由于病犬自糞便中含有許多的病毒粒子,所以應采集病犬的糞便,分離病毒。
病毒的分離,采用細胞培養(yǎng)方式進行。取病犬的糞便,經常規(guī)處理后,接種犬的原代細胞和傳代細胞,如犬的原代腎細胞和胸腺細胞、胚胎、滑膜及A-72細胞等均易感。用本病毒感染后第二天即可產生與冠狀病毒相似的細胞病變,然后取細胞培養(yǎng)物與已知的標準陽性血清進行中和試驗,鑒定本病毒。
電子顯微鏡檢查,取糞便用氯仿處理后低速離心,取上清液滴于銅網上,經磷鎢酸負染后,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病毒??梢姳静《径酁榍蛐位驒E圓形,長75~120納米,寬75~80納米,有囊膜,其表面有20納米的纖突,纖突末端呈球狀,使整個纖突呈花瓣狀。
4 血清學診斷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利用犬冠狀病毒高免血清提取IgG,以pH值為9.6的碳酸鹽緩沖液稀釋至1毫克/毫升,滴加于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孔內,每孔100微升,于4℃包被過夜,并用5%兔血清的PBS(pH值為7.4,含0.05%吐溫-20)37℃封閉1小時。然后用PBS洗滌液泡洗3次,每次3分鐘,甩干后加入1∶10烯釋的待檢病毒,每孔100微升,37℃感作2小時。再用上述洗滌液泡洗3次,隨后加入1∶400稀釋的抗冠狀病毒的酶標抗體100微升,37℃感作2小時,如上泡洗3次以上。最后加鄰苯二胺-過氧化氫酶底物溶液100微升,室溫感作30分鐘,再加50微升2摩爾/升硫酸終止反應。
結果判定,用肉眼觀察反應物的顏色變化,來判斷陰性或陽性。
免疫熒光試驗。將自病犬采取的腎、脾等病料,制成小塊(www.nczfj.com),用冷凍切片機切片,然后將切好的組織片貼于潔凈的載玻片上,用風扇吹干,再用丙酮固定。再將固定的標本用PBS洗滌液洗3次,每次3分鐘,最后放蒸餾水中5~10分鐘脫鹽。將標本放于室溫干燥或用吸水紙吸干。然后在標本上滴加適量的熒光抗體,置濕盒中,放于37℃條件下感作30分鐘。再用PBS液將熒光抗體溶液輕輕沖洗掉,將其通過3杯PBS溶液,用吸紙吸干。最后用磷酸甘油滴于標本上,蓋上蓋玻片,封片,放于熒光顯微鏡上進行觀察。直接法應設陰性、陽性標本對照。
結果判定,在陽性標本對照出現鮮亮的黃綠色熒光,陰性標本無熒光時,如初檢樣本見有鮮亮黃綠色特異性熒光可判為陽性,不出現熒光者判為陰性。
5 治療
方法1:氟苯尼考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0毫克/千克體重,每隔48小時1次,連用2次。方法2:葡萄糖甘氨酸溶液,配制方法為葡萄糖45克,氯化鈉9克,檸檬酸0.5克,甘氨酸7克,檸檬酸鉀0.2克,無水磷酸鉀43克,溶解于2 升溫開水中,溶解混勻,讓犬自由飲用,切勿灌服,可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