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白痢易發(fā)、高發(fā),是一種急性、敗血性細菌傳染病,對養(yǎng)雞業(yè)危害甚大。雛雞最易感染此病,一旦發(fā)病,會出現下白痢,呼吸困難和肝、腎、心肌等出血壞死病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可達30%-90%。成年雞染病多為慢性,癥狀不明顯或無癥狀。獸醫(yī)針對病雞發(fā)病規(guī)律和發(fā)病癥狀等可確診。下面具體來了解一下:雞白痢的癥狀及辯診 雞白痢的中、西醫(yī)綜合高效防控措施。
1、病原及流行
該病病原為腸桿菌科、沙門氏菌屬雞白痢沙門氏菌,革蘭氏染色陰性,是種細長桿菌,兩端圓鈍,無鞭毛,不會運動,不形成莢膜和芽孢,兼性厭氧。其對不良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強,室溫下7年仍有感染力,土壤中可存活14個月,雞舍內能存活2年。其對熱敏感,污染的雞蛋放沸入水中煮5min可將其殺死,70℃20 min能將其滅活。生石灰、漂白粉、福爾馬林等消毒藥可很快殺死。病菌主要存在于病雞的肝、肺、血液和卵黃囊中。病菌的自然宿主是雞、火雞、鴨、鵝、金絲雀和野雞等。病雞、帶病雞及其排泄物和被污染的雞舍、墊料、土壤、飲水、飼料、生產工具、帶菌蛋、孵化設施等是傳染源。此病的感染途徑是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觸、眼結膜和帶菌蛋等。3-5周齡雛雞最易感染該病,成雞感染多成隱性帶菌或慢性病者。雞的品種不同,對此病的易感性也有不同,輕型雞比重型雞易感。近些年,育成雞的發(fā)病率在逐步增加,不可輕視。不良的環(huán)境、不潔的雞舍和飲水、過高的飼養(yǎng)密度、雞舍通風不良和潮濕等,會促進和加重該病的發(fā)生。該病一年四季都會發(fā)生,以春、夏和秋季發(fā)病多而重。
2、癥狀及辯診
根據該病的臨床癥狀等,可分為敗血型、白痢型、慢性型和隱性型四種。雛雞發(fā)病時病情重,多出現敗血型和白痢型,死亡率達30%-90%。成雞發(fā)病,多不出現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呈隱性或慢性型。陰暗潮濕、糞污遍地、飼養(yǎng)密度過高及雛雞抵抗力差時,會暴發(fā)敗血型雞白痢。
2..1 雛雞
帶菌蛋孵出的雞苗,多數出殼后1-3天內死亡。出殼后感染的雛雞,3-5天開始發(fā)病并出現死亡,7-10日齡死亡最甚,2周后死亡逐漸下降。病雛雞精神萎頓,畏寒怕冷,羽毛松亂,不食或少食,喜擁擠扎堆,尖叫。病雞排出白色稀糞,肛門四周羽毛常黏附白色糞便,嚴重時肛門被封堵。有些病雞無下痢癥狀,而是出現肺炎病變,呼吸困難,常伸頸張口呼吸。有的病雞關節(jié)發(fā)炎、腫脹,跛行,喜臥伏于地。耐過的病雞消瘦,腹部膨大,成為“僵雞”。
2..2 育成雞
育成雞多為沒治愈的病雞轉化而來,為40-80日齡的雞。病雞精神不振,食欲差,有的下痢。病雞不時會出現死亡并持續(xù)20-30天。
2..3 成雞
成雞感染該病,多無癥狀或不明顯,成為帶菌而不發(fā)病。產蛋母雞染病,產蛋量下降,受精和孵化率降低,嚴重時產蛋停止。
剛出殼即死和3-4日齡內死亡的雛雞,病變不明顯或肉眼難以發(fā)現。日齡稍長的病雛雞肝臟腫大、充血、出血,有灰白色小病死灶;肝、心、肺、肌胃、小腸和盲腸等表面有灰白色隆起壞死灶或結節(jié);卵黃呼吸不全,盲腸內有干酪樣物。肝、脾腫大;膽囊增大;嗉囊無食物。育成病雞心包炎,肝臟腫大,表面有小紅點;心肌上有壞死灶;腸道出現卡他性炎癥。成年母雞卵巢萎縮,輸卵管發(fā)炎,心包炎,卵子變性。成年公雞心包炎,睪丸腫脹或萎縮,內有小膿腫或壞死灶。
3、預防
3.1 常規(guī)預防
每2個月對中、成雞群進行1次血清檢測,及時發(fā)現陽性帶菌雞。雛雞第1次檢測在5-7日齡,第2次檢測在16周齡。病、健雞和不同年齡的雞要分開飼養(yǎng)。雞舍及四周環(huán)境每天要清掃1次。雞舍、地面、飲水器、籠具、生產工具等每隔5-6天用0.2%-0.3%過氧乙酸溶液或o.2%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次,發(fā)病時每隔1-2天消毒1次。病死雞不可亂拋棄,要及時焚燒或深埋。糞便、污水應及時集中密封發(fā)酵處理。種蛋入孵前將蛋洗干凈,后放45℃的O.l%高錳酸鉀水中浸泡3-5min,取出后用消毒紗布抹干。也可將洗凈的蛋放20℃左右的0.1%新潔爾滅溶液中浸泡5-10 min,撈出后放密閉箱(室)內用福爾馬林熏蒸30min。亦可將種蛋浸入漂白粉1kg、水100kg配成的溶液中5min。孵化室(箱)等孵化設備要用o.1%新潔爾滅或o.2%~o,5%過氧乙酸液洗刷,接著密封(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8 mL、水14mL、高錳酸鉀14g熏蒸消毒8-10h。
3.2 西藥預防
①雛雞飼料中混拌入o.4%痢特靈,連用3-5天。②按0.1%-0.3%的量將六茜素溶于飲水中供雞飲用,連用5-6天。③雛雞飲水每1.5 kg中加入含o.3g大黃蘇打片1粒、含O.l g痢特靈1.5粒、復合維生素B3片,連用5天。3.3微生態(tài)制劑預防
出殼后的雛雞每天服1次乳康生,每次服用o.05g,連用2天,以后每3天服1次。每只雞每天服促生菌o.25億個菌,每天1次,連用5天。
3.4 中草藥預防
①鐵莧草2份,旱蓮草1份,適量水煎汁,取汁,涼后供雞飲服,連用5-6天。②大蒜、洋蔥同等份,切成細末狀,混拌均勻,供雞取食或拌飼,連用5-7天。③鮮烏韭200 g,加適量水煎,取汁,涼后供100只雞飲服,每天1劑,連用3天。④雛雞每只每天喂雞冠花1-2 g,連用5-7天。⑤楊樹內皮2.5 kg,加水10 kg煎煮,至5 kg取汁,涼后備用。4500只雛雞從第8日齡開始,每天在飲水中加入此藥液2kg,以后每天增加藥液200 mL,直加到每天用藥液4kg止。⑥馬齒莧15份,雄黃10份,白頭翁15份,訶子15份,黃柏10份,馬尾連15份,藿香10份,滑石10份。上述藥共研成粉末,按3%拌飼喂雛雞,連用5-8天。
4、治療
4.1 西藥治療
①痢特靈按飼料量o.04%拌飼料喂雞,連用5-7天。②飲水中加入0.1%-0. 2%鏈霉素供雞飲服,連用3-4天。③飼料中拌入o.2%土霉素或金霉素喂雞,連用7天。④飼料中拌入o.1% -o.5%磺胺嘧啶等磺胺類藥喂雞,連用5-7天。⑤飲水中加入o.05%壯觀霉素供雞飲服,重病雞灌服,每只每次10 mL,每天3次,連用5天。⑥每千克飲水中加入100 - 200 mg喳諾酮類藥供雞飲服,連用6-7天。⑦每1000 kg飼料中拌入阿米卡星150 - 200 g喂雞,連用4-5天?;蛎壳Э孙嬎屑尤氚⒚卓ㄐ荗.l g供雞飲服,連用4-5天。⑧1日齡雛雞每只每次皮下注射頭孢噻呋針劑O.l mL,每天1次,連用2-3天。⑨雞每千克體重肌注5%氟苯尼考針劑0.4 mL,每天注射1次,連用2次,2次為1個療程。
4.2 中草藥治療
①白術、白頭翁、茯苓各同等份。將藥混合研成粉末,雛雞每只每天用藥o.1-0.3g,中雞o.3-0.5g,拌飼,連用10天。②白頭翁、黃芩、雙花、黃連、秦皮、苦參、黃連各同等份。上述藥共研成粉末,每只雛雞每天用藥o.3 g拌飼,連用6-7天。③黃連、烏梅、白芍、訶子、白頭翁、龍膽草各同等份。上述藥共研成粉末,每只雞每天用藥o.05-0.1g,拌飼料,連用5-7天。④白芍10g、白術15g、白頭翁Sg。上述藥共研成粉末,每只雛雞每天用藥o.2g,拌飼,連用6-7天。⑤鮮馬齒莧、大蒜切細碎或搗成泥狀,拌飼。雛雞從開食天起,每100只雞每天用大蒜30-35g,馬齒莧250g,分6次喂完;從第5天起,大蒜增加到每天55-60g、馬齒莧700-1000g.以后隨日齡增加相應加大用量,連用6-10天。⑥黃芪250g、甘草50 g。加3000mL水煎汁,最后熬成500mL藥液,再在飲水中加入1%此藥液供雛雞飲服。雛雞開食前先飲此藥液,再進食,此后每天飲服1次,連用10天,停藥7天后再連用5天。⑦墨汁草、地錦草按4:9配伍。將上述鮮草切成5~6cm長,加適量清水煎,20min取汁,再加適量水煎,2次煎汁混合涼后供雛雞飲用。一般50 g鮮草煎汁2-5kg,每天1劑,連用5-7天。⑧龍膽草90 g、白頭翁180 g、黃連30 g(此為1600只肉雛雞用藥量)。加適量水煎3次,合并煎汁拌飼喂雞,1天內服完,每天1劑,連用4-5天。⑨蒼術、茯苓各同等份。共研成粉末,每天每只雞用藥o.2-0.5 g,拌飼,連用4-6天。⑩大蒜搗成泥,加冷開水10倍拌均勻。雛雞每只每次灌服1 mL,每天4次,連用3-4天。⑥鮮豬膽,趁熱裝滿黃豆,掛通風處陰干。雛雞發(fā)生白痢時,每只每次喂服1粒即可。也可將此黃豆研碎拌飼,每次、每只雛雞1-2粒,每天3次,連用1-2天。⑥白術10 g,研成粉末,拌料飼喂,每只雞用5 g,每天2-3次,連用2~3天。⑩白術、茯苓、山藥、白芍、黃連、赤芍,檳榔各90g,山楂120g,酒大黃60g,甘草10g。上述藥研成粉末,每75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喂雞,連用3-5天。⑩苦參、石榴皮、炒白術各150 g,甘草50 g,干姜100 g。上述藥混合研成粉末,每100kg飼料拌入藥物500g喂雛雞,成雞500g藥粉拌料75kg,連用4-5天。⑥去皮大蒜20 g,搗爛后加食醋100 mL,浸泡1.5-2個月,用時加水4倍稀釋,每只雞每次滴服o.5-1 mL,每天3次,連用3-5天。⑩青木香、東風菜、金果欖、徐長卿各60g,牛皮凍90g。適量水煎3次,合并藥液,涼后每次、每只雛雞灌服1-2 mL,成雞3-4 mL,連用4-5天。⑥干苦楝根皮30 g,研成粉末,加入適量紅糖,適量水煎汁300 mL,每只雞每次灌服4-5 mL,連用3-4天。⑩鐵莧菜2份,旱蓮草1份。適量水煎汁,取汁,涼后供雞飲服,連用5-6天。⑩苦參500 g,穿心蓮2000 g,木香500 g。所有藥共研成粉末,每75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喂雞,連用3-5天。⑧茯苓、厚樸、芍藥、白頭翁、秦皮、甘草、赤石脂、大棗各50 g,干姜、黃柏、滑石各80 g,黃連100 g,阿膠30 g。所有藥共研成粉末,每75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喂雞,連用5-6天。⑨厚樸、甘草、柿蒂、陳皮各50 g,大蒜200 g,黃連150 g,桂皮、烏梅各100 g,當歸80 g。所有藥混研成粉末,成雞每75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雛雞每100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連喂5-6天。③鮮甘薯葉柄(用量為飼料的5%-7%)切碎,拌料喂雞,連用3-5天。⑧辣蓼草20 g(此為6-7只成雞的用藥量),加400 mL水,煎煮至200 mL,涼后拌料喂雞,每天1劑,連用3-5天。⑧仙人掌每只成雞3-4 g,搗爛后直接喂雞,或將其拌料,每天2次,連用3-4天。⑤魚腥草、鮮山蒼子樹芯各Sg(此為20只雛雞用藥量)?;旌蠐v爛榨取汁液,拌碎米或小麥等喂雞,每天2次,連用2-3天。③鐵莧菜20 g、白辣蓼、黑腳蕨各20 g(此為10只成雞用藥量)。加適量水煎,取汁拌料或混入飲水中,每天1劑,連用2-3天?!虍敋w、木香、熟地黃、赤芍、青皮、地榆、黃芩、梔子、甘草、白術各50 g,黃連80 g,雄黃30 g。所有藥共研成粉末,每75 kg成雞料拌入藥粉500 g,每100 kg雛雞料拌入藥粉500 g,連喂4-6天。⑧河子、烏梅、雞膽子、木香各80 g,黃芩、甘草各100 g。其砑成粉末,成雞每75 kg飼料拌入藥粉500 g,雛雞每100 kg飼料拌入藥粉500g,連用4-5天。
4.3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穿心蓮4.7g,土霉素粉0.2g,呋喃唑酮O.lg。所有藥混拌均勻,每Sg包1包,每包拌飼500g喂雛雞。重病雞需灌服,每包藥灌服20只雛雞。
1、雞白痢的癥狀、 病理變化及診斷
1.1 臨床癥狀
雛雞出殼后數天陸續(xù)發(fā)病, 沉郁,松毛畏冷, 廢食, 下白痢, 肛門常被白色糊狀糞便堵塞, 喘氣, 2~3 周齡內達到死亡高峰, 死亡率??蛇_ 40~70%; 中雞偶有發(fā)生急性敗血型雞白痢, 病雞高度沉郁,廢食, 迅速衰竭死亡; 成雞呈慢性經過, 雞群陸續(xù)出現精神不振、 食欲減退、 冠髯蒼白、 垂腹、 下痢的病雞, 病雞逐漸衰弱死亡。
1.2 病理變化
1 周齡以內的病死雛雞主要可見其臍環(huán)愈合不良, 卵黃變性和吸收不良。1 周齡以上的病雛病理變化主要是肝臟腫大, 表面有雪花樣壞死灶; 肺臟形成灰黃色結節(jié); 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腫;盲腸可能有柱狀腸芯; 另外, 病雞還可能會出現腎臟腫大、 蒼白, 關節(jié)腫大等。 中雞的病理變化與雛雞相似,但其肝臟腫大更為明顯, 土黃色, 質地脆弱易碎, 肝臟被膜常發(fā)生破裂而大量出血, 腹腔積聚血凝塊。 成雞可見卵巢炎 (卵子變形、 變色、 變性),輸卵管炎, 卵黃性腹膜炎, 亦可能見有中雞白痢的病理變化。
1.3 診斷
雞白痢診斷可根據患病雞臨床癥狀、 生理變化進行初步判定, 而后再通過實驗室診斷來進行確認。 實驗室診斷包括分離病原菌進行微生物學鑒定、 生化反應、 動物攻毒試驗、 血清學試驗以及 PCR 方法檢測。
2、雞白痢的防控
2.1 凈化措施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雞白痢, 那就只有做好凈化措施。
在引進種雞或者種蛋前, 先去供種廠了解其發(fā)病史以及凈化情況, 選擇信譽比較好的廠。 在把種雞引入廠舍前要進行全面清潔。 用 2%的燒堿消毒地面、 糞溝, 用 10%新鮮石灰乳涂刷墻壁, 用過氧乙酸、 百毒殺消毒整棟雞舍 [2]。 育雛用具要全面清洗消毒,消毒之后將其放入舍內, 再次按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配高錳酸鉀以 2:1 比例熏蒸消毒 (福爾馬林一般用量為 28g/m3)。 在廠舍消毒后,較好將其空置兩周, 之后再引進雛雞。 飼養(yǎng)期間同樣要注重消毒。 每周至少進行 2 次帶雞消毒, 每 2 周要對廠舍全面消毒 1 次。
飼養(yǎng)期間實行封閉飼養(yǎng)管理制度,進出人員及車輛要嚴格消毒。 雞舍要對小雞供以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提供優(yōu)質飼料及干凈充足的飲水。 平時也要做好雞場疫病監(jiān)測, 建立完整詳盡的疫病防疫檔案。一般 6 月齡時可對雞群進行血檢, 淘汰可疑雞及陽性雞,并在 1 月后復檢, 再次淘汰可疑雞及陽性雞。 以后每個月可按 5%比例進行抽檢, 如檢出陽性, 則進行全群檢疫。
2.2 防治措施
有研究證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菌株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菌株耐藥譜會增寬。因此,防患于未然比發(fā)病之后再治療更加有意義。
雞白痢可以采用疫苗進行免疫。傳統(tǒng)的沙門氏菌疫苗有弱毒活疫苗和菌體滅活疫苗、 現在新型疫苗有亞單位疫苗、 重組滅火苗等。 國內潘志明用轉座突變及粗糙型變異方法獲得了R97 株, 該活疫苗不僅可提供 90%以上的免疫保護率, 而且還能明顯提高日增重。 沙莎使用蜂膠作為佐劑, 研制出雞白痢沙門氏菌蜂膠滅活菌苗的中試產品, 應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閏紅霞的研究表明, 脂多糖抗原是重要的保護性抗原, 免疫后可同時激活機體的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 因此,脂多糖亞單位疫苗也被人們寄予較大的期望。
部分研究表明, 寡糖可降低盲腸內容物 pH 值, 進而達到抑制雞白痢沙門氏菌定植的效果。 同時部分學者發(fā)現, 酸化劑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防治也較有成效。
雞白痢的耐藥性逐年增加, 因此,平常的抗生素及抑菌藥物對抗雞白痢的效果越來越差。 而近年來研究發(fā)現,中草藥對雞白痢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