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魚種的質量標準
(1)魚苗質量標準:①形態(tài)特征:草魚、鰱魚、鳙魚、青魚、鯉魚、鯽魚 ②質量要求:一批魚苗發(fā)育一致,95%以上的魚苗符合表1的要求。4日齡內魚苗,草魚苗全長0.6厘米以上,鰱魚苗0.7厘米以上,鳙魚苗0.8厘米以上,青魚苗0.9厘米以上,鯉魚苗0.7~1厘米,鯽魚苗0.65厘米左右,團頭魴魚苗0.5~0.6厘米。魚苗體質健壯,長勢旺盛,生命力強,游泳活潑。
③體質鑒別方法:在容器內(如瓷盤、平底搪瓷盤,直徑 25厘米左右),將水攪動產生漩渦,魚苗能逆水游泳者為體質強;反之為弱。在瓷盤內,游泳活潑,身體晶瑩,眼點、鰾點發(fā)亮,體表光滑、無附著物及黏液的魚苗體質強;游泳遲緩或伏于水底,眼點、鰾點發(fā)烏發(fā)暗,體色灰暗,體表有黏液或附著物的魚苗體質弱。瀝干水,魚苗離水后能劇烈掙扎,身體彎曲成圓圈狀為體質強;反之,頭尾稍能扭動,掙扎無力,為體質弱。
(2)烏仔(稚魚全長2.1~3厘米)質量標準:
①形態(tài)特征:烏仔外觀應符合其定義的全部要求
②質量要求:一批烏仔全長合格率達95%以上,平均尾重達0.2克以上;體形正常,鰭條、鱗片完整無損;體表光滑,色澤鮮艷,離水彈跳強而有力。草魚烏仔體形呈圓筒形,頭扁平,體色淡黃色,吻部圓鈍;鰱魚烏仔體形側扁,體色銀白色,腹棱自胸鰭至肛門,側觀腹緣呈弧形;鳙魚烏仔頭較大,體色黑色帶金黃色,腹棱自腹鰭至肛門,側觀腹緣平直;青魚烏仔頭略大于草魚,體色青黃,體形圓筒形略小于草魚,吻部尖;鯉魚烏仔頭方正,體色金黃,背部發(fā)青,腹 灰白,體呈紡錘形,尾鰭邊緣橘紅色。
③體質鑒別方法:在池塘內集群游泳,行動活潑,喜逆水慢游。頭小背寬,離水后彈跳強而有力者為體質健壯。在池塘內若不集群、散群,而且多數行動緩慢、游泳無力、遲緩或靜止不動;離水后掙扎無力、身體瘦弱、頭大背窄,個體參差不齊;體色暗淡無光,鰭鱗有殘缺,體表有充血或異物粘附為不合標準的烏仔,無法運輸,成活率也極低。應查明原因,及時采取措施。
(3)魚苗、烏仔的銷售與檢驗方法:
①符合上述標準的魚苗、烏仔方可銷售、運輸。
②采購或銷售應以一口塘、一個批次的魚苗、烏仔為對象。
③計數方法采用容量法。魚苗一般用酒盅計算,烏仔一般用小茶杯計量。方法是將魚苗、烏仔放于網箱內,混合均勻,不離開水面(以免因機械創(chuàng)傷而死魚)。用專用量杯隨機抽樣2~3次,分別點數,取其平均值作基數,以此打杯計數裝箱(袋)外運。打杯計數時,魚苗、烏仔不得有水,應基本瀝干水,打樣杯計數時的量杯和操作方法,與整批出售打杯計數操作方法完全一致,確保魚苗、烏仔計量計數的公正性、準確性和質量。
④復驗。批量出售裝好袋(箱)后,可隨意抽樣一袋,檢驗魚苗、烏仔質量,點查尾數是否與計價所定的尾數相一致,一般誤差不得超過15%。若高于此數,應雙方協(xié)商,重新協(xié)議核實整個批量的數量,但不能造成魚苗、烏仔因拖延時間過長,影響成活率,甚至死亡。
(4)魚種的質量標準:在池塘內魚種集群,游泳活潑,逆水游泳力強、快捷。離水后魚種體色鮮亮、有光澤,鰭鱗整齊、無殘缺,彈跳強而有力;大小整齊,規(guī)格合格率達90%以上;體質健壯,遺傳性狀良好,生長優(yōu)勢強;體表光滑,無附著物,有黏液,色澤正常,無病灶、潰瘍等傳染性疾病。
(5)魚種的采購與銷售:一般以一個繁育批次為整批的交貨量,這樣不至于規(guī)格相差太大。要求一批魚種最大個體與最小個體相差超過2厘米,規(guī)格合格率達95%。近年來魚種銷售一般用稱重法,即一個池塘的魚種經拉網集中捆集于網箱內,混合均勻,用能瀝干水的桶或竹筐(內墊鋪網布,以免擦傷魚體)稱重過數,按議定的每千克價格計數計價。
(6)魚苗、烏仔、魚種采運和銷售中應注意的問題:①采運和銷售魚苗、烏仔、魚種,要執(zhí)行<山東省地方標準>池塘養(yǎng)魚技術操作規(guī)程,等技術法規(guī)性文件,國家亦有國家標準和水產行業(yè)標準等的相關規(guī)定,若發(fā)生爭執(zhí)可據此依靠政府水產主管部門和技術監(jiān)督部門進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