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仔鹿急性腸炎是一種發(fā)病急、病程短、治愈率高、死亡率低的多發(fā)病,多見于秋冬和冬青交季。以1月齡-8月齡幼鹿尤為多見。臨床上以腹瀉下痢或便膿血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抬療可導致仔鹿機體代謝紊亂,造成脫水和酸中毒,最終因心仔鹿急性腸炎是一種發(fā)病急、病程短、治愈率高、死亡率低的多發(fā)病,多見于秋冬和冬青交季。以1月齡-8月齡幼鹿尤為多見。臨床上以腹瀉下痢或便膿血為主要特征,若不及時抬療可導致仔鹿機體代謝紊亂,造成脫水和酸中毒,最終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采取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仔鹿急性腸炎,效果較好。
二、臨床癥狀
患畜臨床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被毛粗亂無光,體溫降低(39攝氏度―41攝氏度),離群,行動遲緩,運動減少,初期排出淡黃色惡臭糞便,時有膠凍狀黏液;重者,臥地木起,糞便帶有血絲或血塊,不時回頭顧腹,眼球塌陷,耳、鼻、四肢俱涼,口內少津黏膩,時有抽搐等神繹癥狀,剖檢見小腸黏膜極度腫脹,出血,黏膜脫落。
二、治療
1、西藥治則補液消炎,止瀉止血。處方15%糖鹽水500毫升―1500毫升,10%磺胺嘧啶鈉40毫升-100毫升,10%氧化鉀10毫升-15毫升,靜注。
處方2止血敏4毫升―1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鈉15、毫升―30毫升,10%氨基比林10毫升―30毫升,肌注。
處方3硫酸阿托品3毫升―8毫升,后海穴封閉注射。
2.中藥治則清熱解毒,健脾燥濕,涼血止瀉。
處方白頭翁15克―40克,地榆炭20克―奶克,白術15克―40克,茯苓15克-40克,黃芩15克―30克,黃連20克-30克,黨參20克-40克,升麻15克-30克,二花15克―30克,連翹15克―30克,焦三仙15克―30克,甘草15克―30克,水煎投服。
三、注意事項
1.仔鹿急性腸炎發(fā)病較急,病程短,提高治愈率的關鍵是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確診,早治療。
2.本病以瀉泄、腸道出血、脫水為主要特征,治療時要以補液、抗菌消炎、清勢解毒、涼血、止血、健脾燥濕、扶正祛邪為主,防止并發(fā)癥發(fā)生。
3、幼鹿急性腸炎多固胃腸功能不健全、飼料不潔或季節(jié)交接期草料匱乏而引起,平時加強管理,科學投放飼草、飼料,可減少本病的發(fā)生。